100-110

  “你别吓我!”段宁语气一变,“说真的,我们当初说好的,报喜亦报忧。”

  曹班这才道:“开个玩笑嘛,姐姐才是,有什么都要和我说哦,我这边真的没事,都是老毛病,只能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咯。”

  “年级轻轻的,还老毛病。”

  “放心吧,我很惜命的。”曹班道,“况且凉州那边的田庄,也缺医疗资源啊。”

  华识和陈决的贸易之路打通之后,华识就回到了武威郡,虽然凉州刺史成了董卓,但姑臧是段宁的封地,那里的田庄相对安全,凉州那个地方,注定了不太平,于是华识捡起了自己老本行,在田庄里培养起医护人员。

  交州和朱崖洲在郑玄的经营下已经能稳定为曹班在青州和兖州的据点供给粮食,即墨军事学院这次,将组织近千人的学员集体南下,填充归附交州的郡县的官员空白。

  青州黄巾之乱平息后,学院从青、兖、徐三州,接受了大量的孤儿,新生的力量在即墨港萌芽,而已经毕业的学员们,将带着最先进的知识和生产力,让南部这座燃油机加大马力运转。

  随大部队一同南下的,还有诸葛兄弟,曹班几番挽留失败,诸葛瑾坚持不愿留在泰山郡,最后竟然主动向曹班提出,要带着弟弟去交州——即墨港海船航行的终点、养活港口无数百姓的“富饶之地”。

  “哪有他们说的那么夸张。”曹班心道,诸葛瑾八成是听了戏志才的吹嘘。

  “你要去,我不会阻拦你,但是也不要抱着不切实际的想象。”

  “这个时代,想要在任何地方发展,都是不容易的。”

  诸葛亮成日混迹在曹班的太守府里,太守府都是忙于政务的大人,唯一一个孩子,便是承诺戏志才,要给他“侍疾”的荀彧,荀彧家中孩子多,带小孩很有一套,因此诸葛亮渐渐和荀彧混熟了。

  出发之前,诸葛亮抱着荀家兄长的大腿嚎啕大哭。

  “阿彧——阿彧——我要阿彧——阿彧随我们一起南行好不好——”

  诸葛瑾很无奈,荀彧也有点舍不得这个聪慧伶俐的孩子,他弯腰抱起份量已经很沉的诸葛亮,安慰他:“你到南边去,也有兄长照顾你呀。”

  诸葛亮在荀彧的怀里使劲儿蹬腿:“我不要阿兄,我就要阿彧!阿兄臭!阿彧香!我要阿彧!”

  诸葛瑾不服:“死小子,我哪里臭!?”

  荀彧很尴尬,最后为了哄诸葛亮,不得不将自己佩戴的香囊解下来,系在诸葛亮的腰间。

  “戴上这个,我再告诉你兄长香囊的方子,以后若是想我了,就闻闻这个香囊。”

  第107章

  “是海船!”“好阿兄, 我们要坐海船吗!?”

  即墨港码头,面对百米长的双层大海船,诸葛亮兴奋地叫了起来,一会凑近看船体的结构,一会又跑远了,看整搜海船的形状,转眼就将他的阿彧哥哥抛在了脑后。

  “这会儿不说你阿兄臭了?”诸葛瑾宠溺地看着弟弟,诸葛亮和他做了个鬼脸,自己三两步跑上船了。

  “哎,别乱跑啊, 就在那里, 等等我, 不要走动!”

  “好!”诸葛亮从甲板上探出个脑袋。

  “真是个孩子,说哭就哭, 说笑就笑。”诸葛瑾摇摇头。

  “小郎君是第一次坐曹使君的海船吗?”码头的水手和蔼地望着甲板上那颗一蹦一蹦的小脑袋。

  “别说他了,我也是第一次坐呢。”诸葛瑾也忍不住惊叹,虽然曾经在码头见过曹班的海船,但是这样的庞然大物, 初次登上去,谁能不兴奋呢。

  “这真是……真是……”

  面对这般超乎想象的存在,诸葛瑾人生第一次感觉词穷。

  短短五年时间, 曹班还要给这片土地带来多少奇迹?

  “很壮观是吧?”水手也笑着,随他一起抬头,看着蓝天下,停靠在码头的庞然大物。

  “想当初, 我们在学院里的训练用船,大概是这艘凰翼号不到一半长吧, 第一次上去,也是叫一个兴奋啊。”

  “后来呢?”诸葛瑾不由被水手绘声绘色的讲述吸引。

  “哈哈哈,后来嘛,我给郎君卖个关子,等郎君上船后,还愿意听,我再和郎君说。”

  直到大船扬帆起航,在船上吐了个昏天黑地的诸葛瑾,才回想起水手在上船前说的话。

  “这,呕——”诸葛瑾趴在船边,头晕得抬不起来,话也说得断断续续,“可有什么,呕——法子,呕——”

  这次南下的军校生,不少都是第一次出海,穿上呕吐声此起彼伏,好在水手们有经验,准备地很充分。

  “来闻一闻这个,会好一些。”

  水手丢给诸葛瑾一只金黄色的圆形水果。

  “这是……”

  “柑橘,可以吃的,要尝尝吗?”

  水手帮他剥开橘皮,诸葛瑾接过橘子,小心翼翼地分下一瓣,剩下的没动。

  “好吃吗?等到了交州,还有许多呢,他们种了很多,吃不完的。”

  诸葛瑾第一次吃柑橘,酸酸甜甜,很对他的胃口,恶心的感觉也没那么强烈了,他踉跄着回到船舱,去看弟弟。

  诸葛亮迷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