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
道:“我们赶到的时候,他已经畏罪自裁了……”
董旻因为极度悲愤,故而没有注意到牛辅的异样。
事实上,牛、李二人赶到时,李儒以牛辅的妻子董氏为要挟,勒令他们退兵,李傕还有些犹豫,牛辅却说服了李傕,坚持带兵硬闯,李儒走投无路,下令杀人,而后想乘车逃跑,为牛辅手下士兵所杀。
董卓死后,董旻收拾了兄长的尸首,想回族中旧居郿县,郿县在长安以西,这和牛、李二人去长安的计划不谋而合,因此三人重新收拢董卓的部将,离开了弘农县。
大军一直行进到潼关都一路畅通,却在郑县遭到了意料之外的抵抗。
按理说,长安方向有士邑在,他作为董卓的心腹,既然能顺利抵达长安,郑县必然是打通的。
郑县不通,唯一的解释便是长安方向出了问题。
士邑叛了。
董旻扶灵西行,根本听不得背叛两个字,亲自率领先锋冲阵,郑县四周无险可守,经历战乱后,又没能休养生息,很快抵挡不住撤军了。
他们观察守军的撤退方向,果然,是长安派来的驻军。
于是三人合力,一路往西,董旻也因为愤怒,改变了回郿县的主意。
从目前为止的战况来看,长安的守备力量恐怕不足一万,连虚张声势的投石车都被搬了出来,显然是在拖延时间。
可问题是,他们拖延时间,是在等什么呢?
东面的段、曹联军?
袁氏走狗与宦官后人罢了,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守着弘农县这么多天都不敢打,还敢派兵来援吗?
或者是南面的刘焉?
这倒是有可能,士邑手里有天子,刘焉毕竟是宗亲。
可从益州支援长安,需要过两道坎——汉中贼帅张鲁与太一山。
刘焉的军队短时间内恐怕也无法支援长安。
长安已是囊中之物了。
下定决心的三人,在立夏的前一夜,向渭桥发起猛烈的进攻。
投石车装着火流星划破黑夜,渭水河两岸成为一片火海,热浪裹着水汽席卷而来,河中汹涌着的,不知是水是血,翻腾起来的,不知是泥沙还是士兵的尸体。
哀嚎声从渭桥一路传入长安城,曹班卷着衣袖,在火光下,向城内临时招募的工匠示范如何装配这种经她改造后,固定配重,机械扣发的投石车。
渭水方向不断传来震耳欲聋的炸响声,这些投石车射程极远,裹着火油的石炮砸下去,地面都跟着震颤。
长安城的百姓多是刚刚搬回来的,曹使君来到这里后,几乎每日城内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崭新的房子,干净的街道,整齐的肆舍。
长安城是他们的家,对于百姓来说,只要能看到一丝希望,他们就不会舍弃自己的家园。
曹使君令他们看到了希望。
又是一声惊雷起,声音不是从渭水传来,而是来自远处的天空。
厚厚的云层遮挡住星光,紫色的游龙一闪而过,紧接着,天空降下无数霹雳。
豆大的雨点砸下来,所有人为之一怔,曹班在雨中大声道:“大雨涨水,这是上天帮助我们!”
“继续——!!!”
她挥起手中的铁锤,狠狠砸下去。
第147章
接连不断的降雨使得渭水水位暴涨,浑浊的河水卷着无数泥沙从上游倾泻而下,吞噬着水岸边的生灵。
在牛辅的死令之下,渡江的士兵一波又一波跳入水中,可是河水实在太汹涌,巨大的浮木不断被冲下来,撞到士兵身上,将人直接带进水中,再也无法浮上来。
有士兵开始畏惧渡河,牛辅直接挥刀砍死后退的士兵,在岸边大喊:“天子就在对岸, 第一个渡河者, 便是从龙之功, 封王!赏万金!”
暴雨让长安守军如流星般砸下的火石威力大打折扣,西凉军踏着草木的灰烬,再次投入汹涌的河水中。
他们攀扶、踩踏着前人的尸身,在轰鸣的水流与震天的落石声中,无数双手伸向对岸,一层接着一层,那是水火交织的人间炼狱。
终于,有人扒着河泥,踏着血海,淌过了渭水。
王虎一箭射中那人的肩膀,巨大的冲击力下, 士兵被撞回水中。
然而很快就有人,踩着士兵的头颅,借力上了岸。
越来越多的西凉军成功渡河。
王虎立刻组织弓箭手,以箭阵对付这些渡河的西凉军。
天色越来越亮, 雨势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成功渡河的士兵越来越多,牛辅的心里却开始没底起来。
训练有素的士兵、充足的武器军备、组织有序的军阵。
从渭桥的防守来看,长安城内必然有武将坐镇。
士邑确实带了很多武将来长安,可这些高门出身的士人,有谁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调配组织起这样一支军队呢?
牛辅心里有了人选。
——城门校尉皇甫嵩,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