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

>
  王罗卿掀开马车的卷帘,里面两个笼子,关着的正是小麦和小米。

  “一看到他们就逮过来了。”

  小麦明显是刚被关进去不久,一直伸着爪子想出来,不过都是徒劳,相对之下小米则是老实得多。

  大厦崩塌的前一晚人们还无知无觉,庆幸又过完了一年,庆幸一年的无病无灾,各自都在张罗着年货……没人人愿意成为乱世里的难民,他们尚且在太平盛世都只能做到勉强温饱,何况是乱世?

  *

  直到坐上马车的那一刻萧翎依旧是恍惚的,他看了看脚边的猫和鸡,再看了看外面缄默不语的随行者,即使是已经经历过一遍也依旧觉得难受。

  不过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扬州现在爆发了民乱,所以目的地这次定在了徐州。

  这次的情况比之前的还要糟糕,胡人的大概在三日前就破了暮云关,只是今天消息才传到了京城,一并带来的还有胡人屠了边境数十座城池的消息。

  百年来暮云关头一回失守,这一路倒是也有军队拦着,只是根本就敌不过,逃的逃死的死。还有一个消息是陆家大哥带着十来人去寻药结果却消失在了草原,陆老将军又危在旦夕,边境的军队早就开始乱了,即使几个副将撑着要赶来援助也得好些天。

  今早的朝会是乱的,众人争来争去最后还是决定先迁往南边,之后再从长计议。原本扬州是最好的地点,毕竟扬州有长江挡着,只要在江那边拦着胡人也渡不了,而且扬州还有行宫,实在是上上选,但是现在也只能先到徐州了,好歹部分地区也过了江。

  不过个别臣子得到消息早就逃了。他们有足够的金银财宝,这都大祸临头的也不在乎做不做官了,跟着皇帝的队伍目标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是有羽林卫护着风险也太大了。

  而且马车是跑不过马的,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剩下的都是想着跟着皇帝到了南边继续当官的,但是要是真的论起来有几个是真心拥护朝廷的怕是不多。

  马车外所有人都是忧心忡忡的,萧翎看到了外面的陆晏,现在人手不够,陆晏也领上了数十人在外面护着。

  “翎儿,你别怕,到了南边就好了。”萧缙对着萧翎说着,只是萧翎从来没有见过他爹这么颓然的样子。

  萧缙仿佛也老了很多,王罗卿也是沉默不语的。王铉并没有选择跟上来,他想要是京城被攻破了就殉国。

  王罗卿尊重父亲的选择只是心中难免悲痛,王铉在他们临走的时候还嘱咐她:“我们老两口一把老骨头了,也经不起长途颠簸,只是你们还年轻,往南边走,不要有心里负担。”

  王罗卿当时掐了自己一把才站稳,她红着眼眶看了父母一眼,闷声应下。

  萧翎记起来的并不多,何况在梦里的一切都像是隔了一层纱,而且自己在梦里可以去的地方实在有限,并不知道父母过得怎么样。

  他其实也不想细想,他明白想了也没用,过去的早就无法改变的,能争得只有未来。

  其实现在要论起来最痛心的应该是萧缄,他其实在很多时候想过自己并不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狼狈到南逃。

  他得到消息的一瞬间甚至想过效仿过去同命相连的某位皇帝,守到破城之日吊死在树上,以死殉国,可是……他也怕死。

  马车内很压抑,萧翎也不知道自己都想了些什么,时间好像格外的漫长,行队争分夺秒地行走着,到了第二天夜里才终于停了下来修整。

  跟着的仆从都是大门大户里的,很多都没有经历过如此长途的路程,跟别提这一路上都没怎么休息过。

  陆晏倒是第一天趁着吃饭的空隙来找过萧翎,他让萧翎不要担心,还把后面的计划都言简意赅地告诉了萧翎。

  计划是有变,陆晏也是临时得到的消息,不过陆晏一再宽慰他不要担心,也不要一个人行动。

  众人围着篝火扎着营寨,萧翎也是这几天头一回见到萧缄,在一群太监宫侍的簇拥下他的面上是如此的灰败,仿佛短短的两天老了数十岁。

  萧翎也看到了太后,只不过她的嘴里一直念叨着什么有愧于列祖列宗,还打骂皇后吹枕边风,要不是她侄子他们也落不到如此地步。

  萧翎看到太后几乎疯魔的样子,心里一阵苦涩。

  “要不是你!哀家当年就不该让你活下来!”太后突然将矛头对准了皇帝,周围人皆是一怔,这话显然不是他们该听的,短短的数秒几乎是每个人都将头转向了别处。

  “母后,有什么事,进了营帐再说。”萧缄语气颤抖地低声说着。

  他知道自己不得母后喜欢,可是也没想过竟是厌恶到了如此地步。

  茫茫的雪地里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雪,稀稀拉拉地落到了他们的头顶,大家很快都回了自己的帐子里,并不想多听到一点皇室的秘辛。

  萧翎明白明天要发生什么了,就跟自己梦里的一模一样,他甚至看到了饿皇帝身边的那个姓李的廷尉。

  只不过这次少了方茹,张嘉等人。

  是他们得知要大雪封山要进入青州后一再向皇帝建议让自己先去代表皇帝现行一步去青州沂城,一来他年轻力壮,身手也算是一众皇戚里面比较好的,二来他是皇帝的亲侄子,也是除了皇子外最能代表皇族的。

  于是萧翎真的就这么去了,他当时只来得及传递郭兴杜勇等人有了不臣之心,然后就毅然决然地留下来拖住他们,再也没能活着回来……

  现在想来当时青州水患一直被瞒着,郭兴也没死,方茹又是和他在二十年前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怕是到了青州附近的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