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自然灾害
积有几百平方公里,上面还有煤矿。所有海底发现的矿物都会被送到巨型岛屿上。
有了矿物和煤炭,工业也很快在2号星上发展起来。逐渐的两颗行星都具备了工业能力。由于同根同源,又是同宗同种,两颗行星所有的产出和原料都可以互通。
随着新的岛屿被占据,逐渐也到了半球的边缘。冰半球和温半球,自转和公转被潮汐锁定的情况下,日照面积几乎不变。结果事实证明锁定并不牢靠。
每10天都会偏转1度,3年就会转一圈。当李月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立刻下令在岛屿下方发掘地下空间,并联通海底城。同时派遣玻璃船潜入冰封半球去查看海水冰冻情况。
经过查看,李月发现,千米海底不会冰冻,3年的冰封期还不足以彻底把海水冰封。不过岛屿上的设施可挺不过3年的冰封期,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东西都藏入地下。
原本都在岛屿上俺家的雷猿们,立刻忙碌起来。海底城虽然能住下,可岛屿上的东西也都有用处。而且李月也不想完全放弃岛屿上的领土。她还是想让雷猿住在岛屿地下。
有了这种冰封的潜在威胁,海底城在李月的命令下开始开辟通讯渠道。全部挖掘地底隧道难度太大,唯一合理的交流方式就是玻璃船。同时还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立灯塔。
巨型岛屿上有煤矿,还是冶炼基地,如果冰封起来,2号星的工业之火就会被彻底熄灭。好在冶炼本身就是高温,只要稍微搬入地下,距离地表近一些也不会受到冰封影响。
冰封开始的时候,海面上运输矿石已经行不通。不过海底依然有活水,可以建造码头,装卸物资。从巨型岛屿上打洞到千米的海底对于雷猿来说不算难事。
有星巢的技术支持,巨型货梯很容易就建造起来。煤炭也可以在巨型岛屿上就近取材。冶炼设备全部搬入50米的地下。利用50米厚的大地来抵御严寒。
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冰封到来的速度并不快。李月在得知情况后,就开始下令按照冰封时期面对的情况进行工作。所有的运输任务都会在海底,所有雷猿都在海底城河地下活动。
1号雷猿星也不是一帆风顺,很快就有了高温警报。原来之前刚发现行星的时候是行星的冬天,夏季到来之后,行星表面的温度会上升到50度。人类肯定无法生存。
雷猿倒是可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但是植物不行。农场的植物只能种植两季,这就需要仓库存储过夏的粮食。地下城的构思也成了之后的发展方向。
毕竟50度的高温,粮食也更难保持。地下足够凉爽,粮食存储在地下城自然毫无问题。地下城和地下城之间,也同样用地道进行连接。跟冰封的海面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