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继续行星开放

独立结构。这些微小的结构虽然还不能被称为真正的生命。

  不过这些结构已经具备一些生命的特征,它们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物质,进行简单的新陈代谢,甚至还能进行微弱的自我复制。形成有效的内部物质循环。

  在不断的演变中,其中一些团聚体或微球体逐渐演化出了更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它们发展出了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膜结构,就像给细胞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得内部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同时,它们也进化出了更高效的自我复制机制,能够更准确地传递遗传信息。此时,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终于诞生了,9号行星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这些单细胞生物在原始海洋中不断繁衍、进化。它们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不断适应和改变自己。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一部分单细胞生物逐渐发展出了光合作用的能力。

  它们能够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这一伟大的变革为9号星带来了新的生机。氧气会持续的增加,并最终在雷电的作用下形成臭氧层。

  随着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单细胞生物数量不断增加,海洋中的氧气含量逐渐上升。在这个过程中,藻类生物逐渐崭露头角。藻类是一类多样化的光合生物。

  光合生物的形态各异,有的是单细胞个体,有的则聚集成群体。藻类的出现,让原始海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它们在海洋中蓬勃生长,利用阳光和海水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氧气。

  9号星的自然演化非常缓慢,臭氧也才刚刚形成。雷猿还无法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生存。他们很强壮却始终是生物的范畴,生物在大量紫外线照射下,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紫外线能量较高,能够直接作用于生物的基因分子。它会破坏基因链上相邻的碱基。这一变化会打乱基因的正常结构与碱基配对规则,阻碍基因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细胞在进行分裂时,基因无法准确复制,就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以皮肤细胞为例,长期暴露在大量紫外线下,皮肤细胞的基因频繁受损,突变不断积累,大大增加了患皮肤癌的风险。

  对于雷猿而言,长期暴露在大量紫外线下,雷猿的眼睛也会受到伤害。大量紫外线照射容易引发眼部疾病,如角膜炎、白内障等,影响动物的视力,进而干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