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李世民小本本:林邑

之久,八百里加急来回只需要半月即可,能够提前几个月让大唐百姓吃饱饭,乃是国家大事,陛下之提议尚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

  李世民看李靖同意,魏征也没有出言反对,立马就招来张阿难拟旨。

  “张阿难八百里加急拟旨,命岭南道朝集使李善德尽快查清林邑占城稻一事,限期一月,速速回禀。”(贞观元年李世民设置岭南道朝集使一职,是岭南道最高行政长官。)

  看着张阿难快速的写好了圣旨,李世民感觉不够保险又说道:“再派一队八百里加急出去,让他们亲自调查关于林邑占城稻一事,速速回禀。”

  “是。”张阿难自然不会去疑惑李世民的决定,当即就开始写另外一道算是密旨。

  魏征皱眉,看着李世民如此浪费人力,拱手道:“陛下,八百里加急一个来回所耗马匹无数,怎可派出两队?”

  在唐朝初期,马匹损耗非常严重。

  因为马掌没有保护,所以基本上用个几次征战之后,马匹便会退役,不适合在用到战场上。

  军马由朝廷另外以低廉的价格再卖给马贩子。

  这中间差距是需要朝廷补贴的,加之唐朝本身产马数量有限,还需要向吐蕃和突厥购取数量庞大的马匹,每年开支都不知道需要多少。

  所以魏征会对李世民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加以劝止。

  八百里加急,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停的跑,一天就到驿站换一匹马,这些马基本上跑一趟就不能再用了。

  所以十分的浪费。

  比皇帝宴请一次大臣还夸张。

  李世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但面对魏征的指责,他却摇摇头:“如此事真实,耗费一些马匹无碍,为大唐百姓谋取福祉,那是一些马匹能够媲美的。”

  “可陛下为何要派两队八百里加急?”魏征这就搞不懂了。

  对此,李世民也是叹息一声。

  “李善德乃是刚上任的朝集使,恐怕此事还未能治理好地方,朕怕他调查有误,所以多派一队以防错过此次机会。”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非常严肃。

  不过这事确实需要严肃对待。

  事关天下百姓吃饱饭的问题,是历朝历代都想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李世民面前。

  要是因为底下的人办事不利,错过了,恐怕史书上以后能把他李世民祖宗八辈都骂活过来。

  魏征理解了李世民急切的心情,便闭上了嘴不再言语。

  然后李世民忽然有提问道:“玄成、药师,朕刚才看了舆图,并未发现林邑属于隋朝版图之内,难道是朕记错了吗?”

  身为开疆拓土的皇帝,怎么允许前朝版图内的地盘还没有收回来。

  李靖看过无数的兵书,甚至自己都开始写兵书了,对于这种疆域控制他是最熟悉的。

  “陛下其实林邑属汉朝最先占领,后林邑国创立,数百年我中原王朝都未踏足。直到大业元年正月,前隋将军刘方率军攻下了林邑。”(大业元年就是隋炀帝时期。)

  “什么?”李世民震惊了一下,大业元年他可能年纪还小,还真没听说过,但细想不对:“可是朕看了前隋的舆图,并未发现此地啊。”

  李靖也是一阵惋惜感慨。

  “大业元年刘方彻底攻下林邑国,并设林邑郡。由于长途跋涉,连日行军,隋军水土不服,导致将士十之四五全都死在了行军过程中,甚至刘方将军也是病逝于途中。”

  “攻下林邑后,隋军发现林邑并非久留之地,而且隋炀帝也没有长期驻扎的意图 ,便随之任之。直到大业十年的时候,林邑国现任国王范头黎便在没有隋军抵抗的情况下攻占下了所有林邑国土内的城池。”

  这些都是李靖当初辅佐李孝恭去岭南的时候了解到的情况。

  所以李承乾一说林邑,李靖皱紧了眉头,印象很深刻。

  李世民听了这些也是感慨无比:“怪不得舆图上没有,恐怕是隋炀帝看不上这个地方吧?”

  顿了顿,他突然笑道:“隋炀帝他错过了一次让百姓能够吃饱饭的机会,可这个机会就这么留给了朕,哈哈哈。”

  当初的情况李世民不清楚。

  但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李世民是不会放弃的。

  要是真的,那么李世民最起码不会跟隋炀帝杨广齐名,额......他还是差于隋炀帝。

  毕竟隋炀帝那时是真的杀兄弑父了,他李世民还没那么狠。

  可要是真有占城稻这种作物,唐朝每年粮食能够翻上一番,那也是足够大唐百姓填饱肚子了。

  魏征看李世民这么高兴,就有种他不称职的想法。

  上前一拱手:“陛下,此作物太子殿下曾说过,可能不能在大唐种植。”

  “什么?”李世民笑容戛然而止,瞬间凝固住了。

  突然有种面前两人在耍皇帝玩儿的感觉。

  不能在大唐种,三个人在这里商量着干什么?

  忽然,李世民想到了八百里加急,刚才张阿难已经拿着两道圣旨出去了,朕的马......大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