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水底鱼虾,浪头蛟龙
第236章 水底鱼虾,浪头蛟龙
在神州西南的群山峻岭之间,有一平原,此地四面险塞,群山怀抱,沃土千里,又如盆底,古经谓之:「都广之野」。
以「都广之野」为枢核,辐含周边的两千里地山林,将“盆底”和“盆沿”都囊括进去,这就是所谓的「巴蜀」之地了,有时,也简称为「蜀地」,亦或是「西蜀」、「蜀」。
在这片「都广之野」的西边,也就是盆地的西边沿,有一条南北向的大江,称作岷江,在岷江的东侧,还有一片绵延山岭,也是南北走向,称作龙泉山。
在这一江一山中间,夹着一座自古矗立的巨城,是为:
「成都」。
成都分野井、鬼二宿,主文明丰穰,也即《天文志》所载:「南官朱鸟,井鬼为蜀。」
古人在此筑城时,见北斗之玉衡星垂光于一江一山间,有感「天枢成象,落地为都」,遂取「成都」之名。
同样作为分野星宿的大城,成都红尘烟火气十足,比起东方巨城南昌、北方巨城洛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蜀中玄门主张入世修行,并不视红尘气为洪水猛兽,他们反而提倡借红尘气磨炼元神,至于被红尘气消磨的肉身皮囊,这也无所谓,元神大成后丢弃即可。
所以基于成都极佳的风水和红尘炼神的追求,蜀地中很多大派世宗的山门就在成都城的边上。
在成都西郊,便有这样一家山上势力。
求道修行的仙门多是建在高山云顶之上,所以常常以山上代指修行门派,以山下代指红尘,但在成都西郊这处地方,却没有什么高峰灵山,地势平坦的很,这家宗门是建在一处灵湖边上。
只见这一方灵湖碧波万顷,四围翠幕,湖雾朦胧,竹影重重。
时有剑光自林中飞出,如电如虹,掠水而过,须臾又没入竹海。时有素衣玄道,襟袖带风,踏波而行,转瞬便消失在烟霭深处。
端的是一派仙家气象。
这时,有两道遁光从西而来,遁光急掠,掀起了一阵风。竹涛翻涌,飒飒声如龙吟,惊起一群枝头白鹤,带起一片翠叶纷飞。
大风吹进湖里,映着日头,漾起千万縠纹,层层推金。
大湖北侧,隆起一片缓坡,有碧瓦飞檐从林隙中显露出来,其中最为高耸气派的,当属缓坡起处那座坐北朝南的巨大门楼。
两道遁光就落到了门楼跟前。
吴玫抬头看了一眼金碧辉煌的门楼,只觉十分厌恶,碧筠湖是何等清净幽境,非要立一个如此招摇艳俗的门楼,真是煮鹤焚琴,大煞风景。
那门楼匾额上分明写着大大的四个字:
「天光别府」。
而在这碧玉金精制成的高大门楼的后面,还有一个门楼,不过才两人高,比前面那座小得多,用的青竹搭成,素净雅致,上面也悬一匾额,书四字,
「碧筠栖真」。
这才是碧筠庵原来的门楼。
吴玫和崔绮过了门楼,往庵里走去。
“大师姐!”
“大师姐!”“崔师姐!”
……
一路上,不断有年轻弟子在向两人打招呼。
吴玫和崔绮点头示意,两人作为碧筠庵主醉道人的亲传弟子,在庵中的地位是极高的。
虽然峨眉有派人来碧筠庵驻守,但是妙一真人还是极为看重醉道人的,同时也是为了缓合碧筠庵的抵触情绪,所以碧筠庵主并未更换,还是醉道人。
醉道人只有三个亲传弟子,大师姐吴玫,师弟严人英,小师妹崔绮。
现在醉道人漂泊在外,杳无音讯,作为继任庵主培养的严人英已经改换门庭被峨眉收了去,吴玫作为庵主大弟子自然地位崇高。
“大师姐,周师姐来了,在掩天庵等你。”
这时,一个坤道见着吴玫,上前提醒了一句。
吴玫点点头,示意知道了,并不意外。
吴玫与周轻云是玄门年轻一辈中修炼剑霞一道最为杰出的两个人,还都是女子,所以往来密切,时常有论道谈心。
吴玫看向崔绮。
后者摇摇头,说道,
“我虽尊重周轻云,对她也无恶意,却也不想私下与她相见,师姐自去吧,我回我的漱月庵。”
吴玫点点头,随即顺着山路石阶一直往上走,回到了自己的掩天庵。
踏入庵门,转过照壁,眼前豁然开朗,这庵中还有一片十亩方塘,水色较外湖更碧,深不见底。
塘中水榭曲折,仿佛游龙卧波,塘心有一座八角亭台,通体以碧竹搭成,八角各悬一枚玉铃,随风轻摆,其声清越,八面悬垂素纱,此刻透过素纱隐约可见一个人影。
吴玫掀开素纱,步入亭中,口道,
“轻云来了。”
亭中女子自然就是周轻云了,还是一身鹅黄长衫,红绳束发,气质愈发出尘清冷。
此刻,见吴玫大步走进来,她才展颜一笑,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