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挖出东西了

  “光头驴”向马文斌晃了晃手中的票子,一脸笑意的走了。

  留下马文斌若有所思的呆愣在原地,心里琢磨着这个“光头驴”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何对杨县长的家世竟打探的如此清楚呢。

  马文斌看着“光头驴”走远的背影陷入了沉思,琢磨来琢磨去,想得头都大了,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去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回家后喜滋滋地向李梅报汇。

  希望她听到飞虎的表现后,能让它进屋。

  没想到李梅把钱收了,却死活不答应让飞虎进屋呆着。

  马文斌拗不过她,吃了饭,只好拿着铁锹去铲地。

  由于李梅胎像一直不稳,马文斌从不让她干自留地里的活。

  几天没打理园子,种的菜长得七扭八歪。因为缺水,有些叶子已经泛黄,不能吃了。

  马文斌不顾疲劳,吭哧吭哧弯腰干了起来。

  谁知道马文斌正铲着地,忽然觉得脚下的一块土一松,就在一愣神的功夫,竟直接掉了进去。

  这一下可把马文斌吓够呛,一面庆幸掉下去的不是李梅,一面琢磨前世自家的菜地啥时候挖了这么一个大坑出来。

  刚要攀着坑边往上爬,忽然,脚底下被什么东西咯了一下。

  弯腰扒拉开土一看,原来是一个瓷瓮。

  再一扒拉,旁边还有一个。这下马文斌的小心脏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

  “我去,莫不是我家地下埋着宝贝?”

  想到这儿,马文斌激动的脸都红了。生怕拿铁锹挖会伤了这两个宝贝,只好跪在地上,拿双手一点一点抠。

  扣了有一个多小时,才把这两个坛子挖出来。

  只见这两个坛子有半米多高,釉色鲜亮,上面绘着精美的图案。

  釉面上有着细细的开片纹,一看就是两个老物件儿。

  这一幕,激动得马文斌心跳加速。想象着里面一定是装满了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

  于是,迫不及待的掀开罐子,伸手往里面探了进去。

  没想到,摸了半天,真还给她摸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

  马文斌怀着满心的喜悦拿出来一看,顿时吓得“妈呀”一声,扔到了地上。原来竟是一个死人的头盖骨。

  马文斌万没想到这两个漂亮的瓷瓮原来竟是所谓的装死人的瓷棺。

  他这才想到小时候爷爷给他讲的孟家村的名字的由来。

  据说这个村子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了,最初是一家姓孟的举人开始在这里居住。

  后来孟氏族人丁兴旺,没几年就发展壮大成了一个村子。

  后来孟举人发达后,就搬走了,这里就变成了孟家的坟地。

  后来又有一些流民搬来这里,渐渐的就成了一个村落。

  如今居住在这里的人鲜有知道这段历史的,只有村子里一些年纪很大的人才能讲得出这段来历。

  马文斌看着这两个瓷棺,觉得晦气的不得了。觉得再埋在自家的自留地下,似乎不太妥当。

  思来想去,一抬头,看到了院子外种着的那棵老槐树。

  于是,从马文斌坑里爬了出来,也没敢惊动李梅,就把这两个瓷棺埋在了那株老槐树下。

  埋完土,踩的实实的,又搬来一个石墩子压在上面。

  忙完了这些,马文斌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就连陪飞虎玩,都没了力气。

  一个人坐在石墩上,这才有时间好好打量这个令他魂牵梦系了一辈子的家。

  两间土坯房子,上面铺满了灰色的屋瓦。屋前还有一间堆放杂物用的小偏厦。

  窗户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面是一个个小小的方块状,下面是整块的玻璃。

  房屋四周是用土垒起来的院墙,种着四五十株杨树。一进院子,还有几株柳树。一排整齐的篱笆将院内的土地分割成几个区域。

  看着看着,马文斌的目光盯上了碗口粗的几株大柳树。这要是砍倒了,完全可以打一套家具出来呀。

  而木匠活做的最好的,在他认识的人当中,要数陈六子了。

  只是这家伙生了一身懒肉,只要能动嘴,绝不动手。

  想到这,马文斌站起身,决定去青年点找他帮忙。大不了请他搓几顿好的。

  不过刚走几步,又停下了下来。

  想起那天他和贺强来找自己帮忙打架的事,已经被自己一口回绝了。不想惹麻烦的他只好叹口气,继续回园子铲地。

  黄昏时分,马文斌终于把自留地拾掇的干干净净。该拔的荒菜拔了,该浇的水也浇了。

  这时候正好赶上李梅出来扔垃圾,看到满院子的新气象,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于是亲昵地喊道:

  “文斌,饭菜已经做好了。酒我也给你烫了。快回屋吃饭吧,别干了。”

  马文斌抖了抖发酸的胳膊,也感觉确实累了。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