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
>
“连女孩子也打不过,没脸。”胤禛紧跟着在旁边发表自己看法,九阿哥本来心里就恼的很,被自家额娘带着来找场子的,现在场子没找到,还被奚落,又想到九格格的霸道,瞬间悲从心来,一仰头,一张嘴,那震天的哭声就响起来了。
怎么说呢,自家孩子自己疼。
看别人家孩子哭呢,好笑,好玩,厌烦,但看自己家孩子哭,那当真是一颗心都跟着碎了的,宜妃就赶紧哄:“别哭了,额娘给你好东西?你想不想吃龙须糖?”
怕牙齿长虫子嘛,小孩子都不能多吃糖,皇家小阿哥也不例外。
康熙忍不住伸手按了一下耳朵,实在是这哭声……不是他当爹的不心疼儿子,主要是儿子有点儿多,再加上康熙又不是那种整日里抱孩子的慈父,他的心疼和父爱呢,就是给孩子们请最好的先生,给孩子足够的吃穿。
这哭的……他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就打发宜妃:“先带他回去吧,今儿这事儿朕已经知晓,九阿哥和十阿哥确实是做得不对,他们不懂事儿,身边的人也跟着闹腾不懂事儿,你和钮祜禄贵妃,且再留意一下他们身边的人吧。”
至于胤禛,康熙皱了皱眉,本来要说什么呢,乌雅秀贞先作出紧张样子来:“也不知道这牙齿吞到肚子里,会不会有事儿……”
康熙没好气:“刚太医不说了吗?就算是吞到了肚子里也无妨,回头多吃些菜,拉出来就是了。那样小小东西,又不是很尖锐的物品,胤禛,今儿这事情,你觉得自己做错了没有?”
乌雅秀贞拉着康熙胳膊:“皇上,妾身也有事儿和你说呢,要紧的事儿。”
康熙看她一脸正色,还以为是什么天灾之类的,就随着她到内室去了。乌雅秀贞却是很认真:“我觉得胤禛今儿这事儿做的没错,皇上还是不要责怪胤禛了。”
康熙都气笑了:“打弟弟还没错?”
“皇上,胤禛是男孩子,男孩子若是一点儿血气都没有,岂不是软弱?胤禛为护着六阿哥,和九阿哥有冲突,说的再如何,也不过是孩子之间玩闹,万万牵扯不到什么爱护弟弟,兄友弟恭之类的。就算是牵扯到了,胤禛是不是为护着六阿哥的?算不算爱护弟弟?是不是兄友弟恭?”
康熙头疼:“不是一回事儿,难道胤禛是只打算将六阿哥当亲弟弟,剩下的都当寻常人不成?若是如此,那日后……”
康熙的脸色就沉下来了,皇宫里的阿哥,若是只一味的亲近一母同胞的,将剩下的当成不相干的,甚至是仇人,这可是大忌讳。因为如此一来,人人都会为自己利益,将兄弟视为敌人,引起各种争斗。
做父亲的,是最不愿意看见这种场面了。
做亲娘的,是盼着自己肚子里出来的抱团。做父亲的,却是只愿意能淡化孩子的出身,所有的孩子,同样的血脉,将彼此当亲兄弟的。
简单的来说,还是利益划分。
女人的利益是从内宅中出发的,所有后宅的女人,彼此之间都是对手。所以,他们的孩子,因着从不同的肚子里出来,代表的也是不同的利益团体,他们会因为这个分类,聚堆。
但男人的利益,是从整个家族出发的。所有这个血脉的人,都应该是凝聚在一起,为整个家族出力,为整个家族奋斗。所以这些个孩子们,也应该是拧成一股绳,互相之间成为依靠和帮手。
乌雅秀贞是经过九龙夺嫡的人的,她刚才没留意到,但现在一看康熙脸色,就立马明白了,说白了,康熙最大的忌讳就是兄弟相争。她若是一味的辩解六阿哥和九阿哥的区别,那只会让康熙觉得,她是在将皇子阿哥们分类,挑起他们之间的战争。
所以,乌雅秀贞立马就认错:“是我说错话了,皇上恕罪。”
康熙都已经恼怒了,她要是再辩解自己不是那个意思,只会让康熙觉得她是在狡辩。倒不如干脆认错,乌雅秀贞很利索,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康熙面前,仰头看她:“我一个做额娘的,和宜妃其实是一样的心思,看见孩子受委屈了,难免有几分焦灼,一时恼恨,说话不过脑子,还请皇上原谅妾身这一次。日后妾身再不敢了,说话之前,必然先在心里掂量几遍。”
康熙沉着脸不说话,乌雅秀贞又说道:“胤禛和六阿哥,还有九阿哥,那都是爱新觉罗家血脉,他们兄弟该是一样的,不管是谁生的,总归是皇上的儿子,胤禛护着六阿哥,是做哥哥的好,但也不该为了六阿哥,就将九阿哥给打一顿,那他这做哥哥的,又是不好的。”
乌雅秀贞仔细看康熙脸色,见他还是不说话,就知道这是气还没消呢,就微微前倾身体,离得更近些,眼巴巴的仰头看康熙:“皇上,妾身已经知道错了,您就原谅妾身这一次?”
康熙喜欢温柔的,会撒娇的女人。
乌雅秀贞,本身就是他比较喜欢的。
她现下一撒娇,康熙就有些叹气,伸手按一下她脑袋。乌雅秀贞心里这才微微松口气,笑着问道:“皇上不生气了?”
“你说呢?”康熙沉声问道,拉了一下乌雅秀贞手腕,她就顺势起来,扒着康熙胳膊,笑眯眯的:“那皇上如何才能不生气呢?”
“你就知道歪缠。”康熙斥责,顿了顿,又说道:“胤禛此事做的不妥当,该责罚还是要责罚的。”
“我知道,我既然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自然也明白胤禛是错在哪儿了,皇上若是要责罚,只管责罚。”乌雅秀贞乖顺的很,没办法,康熙正值壮年呢,她难不成还能干翻康熙,自己说了算不成?
既然是仰人鼻息,那自然该是听人吩咐。
康熙对外面叫了胤禛,大约是因着乌雅秀贞的一番歪缠,康熙倒是没像上辈子一样,上来就直接一顿训斥,青红皂白不分的,而是先问道:“胤禛,你可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
很有耐心的样子。
胤禛仰头,看看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