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

以眼还眼。”挑拨一下大阿哥和八阿哥之间的感情。

  虽说她知道八阿哥日后必然是要脱离大阿哥的,但现在她给加把火,促进这事儿提前发生。到时候,惠妃那脸色必然好看的很,而且这事儿还是和宜妃牵扯到了一起,想必宜妃到时候也笑不出来了。

  她不是喜欢笑吗?笑不出来了还能如何笑呢?

  她乌雅秀贞,可从来不是挨打了不还手的性格。

  大太监笑着应了下来,行了礼就出门办事儿。

  转头就听说,大阿哥在上书房抓着八阿哥一顿打,将八阿哥脸面都踩在了脚底下。然后九阿哥十阿哥,联手在大阿哥出宫的路上做了埋伏,带了侍卫将大阿哥给包围起来了。

  当然,打是没打起来,大阿哥毕竟是有过实战经验的人,很是看不上九阿哥和十阿哥,只将两个人给扔回到侍卫身上去了。

  但梁子算是接下来了。

  再一转眼,卫氏就被册封为良嫔,自惠妃的宫里搬出来,住在了长春宫侧殿。

  卫氏这册封,也提前了好些年。这其中当然是少不了乌雅秀贞出力,她在康熙面前好歹也是能说得上话的,提出一点儿小小的请求,康熙也不会反驳——最重要的是,惠妃这事儿做的,犯了康熙忌讳。

  康熙本就因着永和宫势大,怕胤禛有朝一日和太子离心,现在惠妃还特意出手挑拨,那康熙能容忍吗?

  乌雅秀贞的报复,也是在康熙的默许之下进行的。

  再者,母凭子贵,八阿哥现下也开始上朝,刚进朝堂就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康熙为给八阿哥脸面,晋升卫氏的位份,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最重要的是,八阿哥也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了。

  上面七阿哥也耽误了两年,正好是一起赐婚。

  七阿哥定了哈达纳喇氏,八阿哥则是定了郭络罗氏——并不是宜妃的娘家,而是安亲王的外孙女,算起来其实也算是一半儿宗室中人,但她阿玛当年犯下大罪被处死,郭络罗氏随母亲回到外祖家,和额驸家区分开来,也就算是安亲王家的人了。

  两个阿哥都定亲了,这就算是喜事儿,于是安巧的事儿,就算是彻底的压下来了,至少没人在明面上说什么了。

  乌雅秀贞就找了太子妃,将安巧放出了宫。安巧随着九格格去了卫生部,至于做什么,那就看她自己有什么本事了。

  赫舍里家那个……他也算是受害者,乌雅秀贞就没再过问过了。

  【作者有话说】

  新文《带着铺子来穿越》,日更中,肥了,可宰,预收文《朕的大清亡了》,康熙和德妃的穿越七零文,喜欢的话收藏一下哦~~~

  第146章

  ◎你若是不成亲,她就不能嫁人。◎

  惠妃这事儿虽然做的没证据,但乌雅秀贞心里有数,随后又报复回去,不管惠妃心里如何想,八阿哥……是很高兴的,特意在阿哥所送了六阿哥一本字帖。

  六阿哥喜好练字,谁都知道。

  虽说住在钟粹宫,惠妃对他们母子也不算差,该有的都有。但终归是寄人篱下,现在卫氏得了册封,自己单住一个侧殿,母子两个就算是见面都自在了许多。这事儿对他们来说,自然算好事儿。

  再者,八阿哥心里很清楚,他自己并不是甘心居于大阿哥之下,任由大阿哥差遣的。

  所以这事儿算是得了永和宫的恩惠了,他并不能直接去乌雅秀贞跟前谢恩,否则对于惠妃来说就是忘恩负义白眼狼。但稍微示好一下六阿哥还是可以的——友爱兄弟,皇上也喜欢看这样的场面。

  阿哥们之间自有交际来往,和后宫关系不大。

  宜妃同样也不喜欢卫氏,但并不妨碍九阿哥和八阿哥交好。所以,八阿哥给六阿哥送字帖,惠妃也挑不出来什么不对来。

  因着这事儿,康熙实在是不喜欢,康熙并不愿意让人在阿哥们之间相互挑拨,所以在整个事情结束之后,确定并不会影响惠妃的名声,连累大阿哥之后,就特意传了口谕,让惠妃在钟粹宫抄写经书——她既然明面上说自己喜欢念佛,那就干脆喜欢到底算了。

  惠妃在钟粹宫抄书,宜妃因为脸面无光,她虽然没掺和,但因为是非不分,明明没自己什么事儿却非得要去凑热闹,也得了康熙就不痛不痒的训斥,她自觉丢脸,就不太愿意出门了。

  荣妃和平妃素来低调,宫里既然大家都安安分分的不出门,她们也不会闲着给自己找事儿。

  在这期间,九格格弄的那水泥,康熙总算是确定了这东西的实用性,他没少弄来修补地面,修补墙面,这东西怎么说呢,结实是结实,但就像是他之前的第一印象一样,有些鸡肋。

  因为作为缝合机,这东西确实是十分好用,能派上大用场的,经过这东西填补的墙面,地面,那都是十分结实的。但若是单独使用,怎么说呢,脆皮,除非是砸量,比如说,若是修建墙面,需得半米厚,才能有挡得住猛烈攻击的可能。但是吧,若是半米厚,里面就必得有东西撑着了,不然这东西软踏踏的,根本没办法用。

  也就是说,必得有所搭配。

  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石头开凿十分艰难又很辛苦,但若是这东西搭配砖头使用,那比石头要结实多了。砖头烧制起来,可比开采石头要轻松简单多了。

  再者,经过水泥修补的路面,也十分好用,比只用青石砖的要光滑许多。康熙觉得,这东西,还是该大批量制作才好——就算是只用在官道上,也很不错。

  因此呢,九格格又得了一次赏赐,这水泥的方子,自然也就给了康熙了。康熙找了内务府,内务府像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