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

  六阿哥脸色就有些发白:“那现在,弟弟该如何做?”

  太子沉思半天,甩袖子往前走:“只能按照你说的来了,咱们两个就是凑巧遇见的,你要进宫给汗阿玛账本,孤要去乾寝宫问一问这江苏的事儿。”

  江苏那边又出现了百姓起义,说是起义也不太对,该说是□□。

  江苏素来是纺织行业十分发达的地方,于是呢,就有一种很特定的工种——捶工,需得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能做的。做这个行业累,赚的少,于是干活儿的人就不满意,在有人的带领下呢,就出现了罢工。

  如此一来,整个江苏的纺织行业都停摆了,朝廷这边就需得派人前往调解。

  太子和六阿哥一前一后的往乾清宫,康熙正在批折子呢,听人传报,就宣了他们两个进来。这待遇,六阿哥都羡慕的很,因着康熙很忙,哪怕是皇子阿哥求见,也不一定是能立马见的,像是大阿哥,三阿哥,还有胤禛,都有在乾寝宫外面等待许久的经验。但太子就例外了,太子基本上是每次来,立马就能见到康熙的。

  六阿哥也曾在外面等过,对这种来了就能进门的待遇,真的是眼红的很。

  他低着头跟着太子进门,太子向康熙行礼,康熙暂且放下了毛笔:“保成怎么这会儿过来?还有小六,今儿不是说要去卫生部吗?”

  六阿哥一听就心里有底——康熙昨儿大概是留宿永和宫。

  “儿臣来是想和汗阿玛说一下江苏那边的事儿的,这罢工的事儿,已经有好几次了,每次朝廷出面安抚,来来回回,儿臣觉得,该想个一劳永逸的法子,捶工的工钱呢,不如定下一个标准,比如说,数量,重量等等。”太子张口说道,半点儿没提内务府的事儿。

  康熙点点头:“倒也是个法子……”

  他沉思片刻,并没有立即定下来这法子,而是转头看六阿哥:“小六这会儿来,可是有事儿?”

  “是,儿臣刚刚出宫,遇见了大事儿。”六阿哥赶紧上前,将自己藏在怀里的账本拿出来,梁九功赶紧来接,六阿哥也没非得要自己送过去,就直接给了梁九功。

  然后说起来刚才的事儿,重点在于那人一头撞死在了他的马车上:“儿臣没料到会出人命,当时就有些心慌,连忙带了账本入宫,还请汗阿玛鉴别。”

  账本是真是假,自然不是他说了算的,而是康熙说了算,康熙若是护着太子,那这账本可得是假的。康熙若是不护着太子,想要查一查,这账本就可能是真的。

  凌普会不会贪污这事儿……六阿哥心里也有数,贪污肯定是有的,变卖皇上内库的东西也应该是有的,但若说太子不知情,估计就有点儿悬。

  再者,贪污多少,变卖多少,这也需得有账本。六阿哥说完之后就乖乖巧巧的站在那里,低着头没有去看康熙脸色,康熙也翻看手里的账本,乾清宫安安静静,除了翻账本的声音,就只有书房旁边放着的座钟发出的声音了。

  良久,康熙问道:“太子,这事儿,你是什么看法?”

  太子笑道:“汗阿玛,儿臣觉得这事儿该彻查。”

  “内务府的总管……是凌普,人人都知道,他曾在儿臣身边伺候。若是这事儿不彻查,那些人会不会觉得,这事儿是我指使了凌普做的呢?”

  “二来,儿臣也怀疑,这事儿是有心人栽赃陷害。”

  太子说道,并不见恼怒,反而是很温和的,有理有据的分析起来。

  “若是要彻查,需得有人来负责这事儿。”康熙说道,视线落在六阿哥身上,六阿哥赶紧摆手:“汗阿玛,儿臣可不敢应这差事,儿臣以前也没做过。”

  虽然人人都知道胤禛和太子十分亲近,但是这时候确实不能提的。因为他六阿哥,首先得是康熙的六阿哥,是朝廷的六阿哥才行,而不是太子的六阿哥。

  为护着太子就不去办康熙的差事,这是大忌。

  但若是要接下这差事,那更不好看,是往真了查还是往假了查,这其中的度,很不好把握。所以,六阿哥就只能是推掉这差事,他略有些腼腆的笑道:“再者,儿臣在内务府,也应该避嫌才对。”

  六阿哥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儿臣倒是可以推荐个人。”

  他笑眯眯的说道:“儿臣觉得三哥这会儿该是正好有空。”

  三阿哥在大阿哥和太子之间,是略微偏向于太子的。若说这事儿是有人算计,那很有可能,幕后之人是和大阿哥有关系的,那么这调查的人,就不能和大阿哥有关系。

  但是,也不能纯粹是太子的人,否则就算是查出来什么结果,朝堂上也不会认。

  三阿哥虽说是略偏向于太子,但也并非是四阿哥那样,是公认的太子党。

  康熙沉思片刻,六阿哥也就不出声了,低着头盯着脚底下的青石砖,脑袋转的飞快,也不知道这事儿,汗阿玛是如何想法。他是会一如既往的偏颇太子,还是会先……公正贤明。

  停顿片刻,康熙摆摆手,示意六阿哥先回去:“此事,朕再传了顺天府那边来问问,你先回吧。”

  六阿哥忙行礼告退,他也没着急出宫,而是先去了一趟永和宫。乌雅秀贞正在写东西,她之前那育儿经卖的很不错,章佳氏就跟着学,也写了一本启蒙书,同样的,卖的挺好。

  深宫之中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两个人干脆就再接再厉。乌雅秀贞大算写一本刺绣方面的书,这个是九格格给出的主意,现下这刺绣呢,都是拜师学艺——其实也不独独刺绣,但是是需要点儿技巧能耐的,那都是不传之秘,都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得立身之本,那人家肯定是要藏着不让人知道的。

  刺绣也如此,有钱人家的姑娘,还能掏钱拜师,饶是如此,也不一定能学到——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