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
没来得及孝敬皇额娘……”
乌雅秀贞忙拿帕子给他擦眼泪:“皇上自来孝顺,太后娘娘必然知道皇上孝心的。”
【作者有话说】
同类型快穿新文《炮灰的救赎(快穿)》,日更中,肥了,可宰,预收文现言《朕的大清亡了》,康熙和德妃的穿越七零文,预收文古言《我是表妹》,喜欢的话收藏一下哦~~~~~~
第167章
◎良嫔那性子和软。◎
这宫里,毕竟乌雅秀贞还是很说的上话的,所以她时不时的让四福晋进来休息片刻,也并没有人指摘什么,再者,谁敢保证自家不会出个孕妇,然后遇上点儿什么事儿?
还怀着孕呢,没必要太苛刻了。
丧礼七天,丧事之后,康熙就病了一场,自从太后进宫,他和太后就是一直养在太皇太后跟前的,不是亲母子,胜似亲母子,这太后冷不丁的一没了,康熙自然是受不住。
他这一病,皇子们就该轮流进宫来伺候了。
大阿哥和太子并不和睦,所以就将大阿哥和三阿哥分在来一起,太子是和胤禛一起的。
胤禛没过几天,就和乌雅秀贞说了个事儿——太子伺候康熙,并不是很用心。
倒不是胤禛觉得不用心,而是康熙略有些不满意。
康熙这一病下来,朝堂上的事情就有些耽误了,那接下来,身为储君的太子,就该主持一下大局。太子这边伺候康熙,那边见朝臣,忙的不可开交。
胤禛也是偶然瞧见康熙神色,才察觉出来康熙是对太子不满了——人的精力有限,尤其是在有对比的情况下。
相比起来太子,大阿哥不用见朝臣,但凡和三阿哥一起伺候,总要守在康熙身边,寸步不离,端茶倒水,甚至喂药喂饭。可太子呢,这端茶倒水是做了,喂药喂饭都是胤禛的。除此之外,太子也就是得空了进来询问两句,其余时候,都在外面御书房。
胤禛和乌雅秀贞说这话的时候也有些迷茫:“可若是太子非得守在汗阿玛身边,那外面朝堂上的事情……”
总不能放任不管,置之不理吧?
朝堂上的事儿是大事儿,耽误一天就有可能会耽误许多百姓性命。身为储君,太子做的该是对的,可偏偏,康熙又为此觉得不满,那太子到底该如何做呢?
胤禛之所以来问乌雅秀贞,是因着乌雅秀贞也是做额娘的,是做长辈的,那在同样的情况下,乌雅秀贞会希望儿女如何做呢?
“我自然是愿意你们别耽误差事的,但是,人之所以是人不是神仙,那是因为人有私心,有欲望。”乌雅秀贞说道:“我若生病,我更盼着儿女能在跟前守着我。就算是忙于办差,但办差回来,也需得将这缺失的给弥补上去。”
她沉吟了一下,论起来对康熙的了解,整个后宫,都没有人比她更深刻了。
“你汗阿玛,对太子确实是看重,但他现在忽然没了额娘,对亲情的渴盼,也更甚于以往。这种时候,侍疾嘛,你得先明白,重点是什么。”
胤禛聪慧,一挑眉:“侍疾当然是侍疾才更为重要。”
“我就问你,朝堂上的事儿,太子就非得是今天处置吗?”虽说是不能拖,但朝堂上是无人可用了吗?就必得要太子出面这事儿才能办下去吗?户部尚书,御前大学士,这些都是吃干饭的?大事儿不能做决定,小事儿也不能拿主意了吗?
最近朝堂上,可有那种非得要皇上或者太子出面的大事儿?
同样是事儿,山东大旱,河南黄河决堤,若是撞在了同一天,哪个更重要些?总得有个轻重缓急是不是?那这个轻重缓急,又该如何区分呢?
胤禛笑了笑:“最近朝堂上并未有天大的事儿发生。”最重要的事儿也就是京城出了一桩命案,说是一个寡妇死在了家里,儿女第二天才发现是被人给割喉了,上报了官府。
京城这地方出人命案子,那可是罕见的很,所以刑部当即就送了折子到宫里。
再有就是和往常一样的事儿,偏这些事儿呢,虽然不可能拖延不能耽误,却都是有先例在的,该如何做就如何做。比如说,到了冬日了,朝廷该发布黄历了。
到了节气了,朝廷给发公文了。
到了年底了,各衙门该上折子了,总结今年,展望明年。
这些事儿,既然有先例,那值得太子非得放着亲爹不去照顾,要去办差吗?
换句话说,在康熙眼里,这就是太子对于权利和亲情的一种衡量,而太子,选择了权利。
当然,也要可能是误会了太子,太子是想要作出一点儿成绩来让康熙对他放心,毕竟之前因着明珠的事儿,康熙对他是有了些不满的。那他作为太子,想要挽回在父亲心里的印象,自然是要更加努力展现自己能干的一面了。
这种事情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不一定就非得是谁错了,但又好像谁也没有错一样。
“你汗阿玛喜欢孝顺的,重情义的孩子。”乌雅秀贞说道:“能力这方面,其实是不用特意展示的,因为你们平日里办差如何,他都是看在眼里的,能不能干,挑不挑的起来这大梁,他心里都有数。所以,该你做儿子的展现孝心的时候,就一定要先将别的放在一边。”
胤禛微微点头应了:“额娘的指点,儿子记住了。”
“天气越发的冷了,回头你照顾你汗阿玛的时候,多为你汗阿玛加衣,毕竟他也上了年岁了,我们这种上了年岁的人啊,最怕没人关心没人询问了。天冷,心也冷,那可就糟糕了。”
乌雅秀贞笑着说道,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