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290

是会损坏士族豪族的利益的,江南那边,本来就豪族众多。

  十三和弘晖刚过去就遇到了阻挠,但是胤禛也没想到,还真有刺杀这种事情。顿时大怒,在朝堂上就很发大一顿火,随后就打算派了兵马去给十三他们压阵。

  本打算派年羹尧过去的,自打西北回来,年羹尧就暂且进了兵部,他之前也算是功劳众多,所以也被册封了平西郡王的爵位。现下年家,在京城那也是一等一的红火人家。

  但胤禛叫了年羹尧入宫之后,年羹尧却是推辞了这事儿,他不愿意去江南。并且,他觉得,这事儿是胤禛有些操之过急,摊丁入亩确实是好事儿,毕竟纵观历史,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王朝十有八九会出现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的情况。

  可现在大清也还不到这程度,胤禛是完全可以采取稍微温和点儿的办事方式的。

  胤禛则是觉得,但凡土地兼并想要改革,都需得拿出强硬态度来,快刀斩乱麻,速战速决。这事情就像是长在身上的疥疮,你放任不管,总有一天会要命。你早点儿割除掉,寿命都能多几年。

  再者,胤禛本就是这样当机立断的性子,用康熙的话来说,就是性子略急躁。这种性子,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万事不过夜,哪怕是晚上不睡觉呢,胤禛也得将当天的折子给看完了,绝不会因着自己就耽误了朝堂上的事儿。坏处就是,有时候可能会有些莽撞。

  但胤禛毕竟不是寻常人,就是莽撞,也并不会闹出大乱子,天下民生,他心里是自有计较的。

  年羹尧的看法在胤禛心里那就是狗屁,多少百姓没有田地,因此饿肚子,挨冻,看不清病,这时候你说缓一缓?你知道缓一缓,能有多少百姓会为之丧命吗?

  再者,就世家大族那些嘴脸,别说是缓一缓了,哪怕是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他们都不可能心甘情愿的将到手的田地拿出来平白分给百姓。所以,朝廷既然有政策,那必然得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将事情早早给解决了。

  但凡本朝能做的,本朝就做了,谁知道下一个继任的皇帝会是个什么性子呢?万一是个亡国之君的性子,那现下做好的事儿,是不是正好还能给王朝续命了?

  若是下一个皇帝是好的,那他的精力是不是也可以放在别的方面了?到时候本来还有一百年的国运是不是就能延长到三百年了?

  当然,并不是胤禛非得诅咒自家王朝命短,下一个皇帝就是个昏君,而是任何事情,都要先往最坏的方面去考虑。人到中年变了性情的,也不是少数,就说那历史上的李隆基,前期你能说他不是明君吗?但后期他也真的是快要亡国的昏君。

  所以,人性复杂,他从不会觉得,自己现在看好弘晖,弘晖就真的能保持初心了。

  万事冲最坏的结局打算,这样做出来的事情,才有可回转的余地。

  君臣二人不欢而散,胤禛越是想越是觉得气恼,你年羹尧就算是不赞成朕的想法,但现下,是朕在命令你去江南给怡亲王镇场子,而非是朕在和你商量,你这样直接拒绝,岂不是要抗旨?

  年羹尧却很没有将这事儿放在心上,以往陕西官员的调动,胤禛甚至会亲自写信询问——亮工觉得此人可能用?是不是更合适别的地方的差事?

  这次的事情,他也只觉得,既然皇上提了,那自己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也是应当。

  年氏在知道年羹尧进宫之后,就很是关注养心殿这边的事情了——实际上,自打年羹尧从西北回来,她就是时时刻刻悬着心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人去年家提醒这上下尊卑的事情。

  可年羹尧有没有听进耳朵里,年氏也不知道,她只是个做妹妹的,又是在宫里,如何能立马知道年羹尧的心思?

  听说年羹尧一出宫,胤禛就在养心殿里发了脾气,年氏这心里就有些……焦灼。

  她让人去叫了弘昼,她自己不好出宫和年羹尧面对面,那做外甥的找亲舅舅说说话,也是人之常情。

  弘昼本来在慈宁宫逗小狗玩儿呢,听见年氏召见,就忙过来了。

  年氏拉着弘昼坐下:“有个要紧的事儿,需得你跑一趟。刚你汗阿玛宣召你舅舅进宫,也不知道两个人说了些什么,你舅舅出宫之后,你汗阿玛生了一场气……”

  弘昼顿时惊讶:“额娘你派人在养心殿门口打探消息了?这事儿您办的可实在是……”

  先不说后宫女眷能不能干政,能不能打听朝堂上的事情了,就只说您在养心殿门口这算不算窥伺帝踪呢?这事儿办的,可实在是太犯忌讳了。

  人家皇后能做,是因着人家是皇后,夫妻一体,夫妻同心。你一个妃子,就算是贵妃,那也算不得什么,您还敢去养心殿门口打探消息?

  打探了还不算,现在居然还打算让你儿子去年家走一趟,昭告天下,养心殿的事儿我年家想知道就知道,消息灵通的很,天底下都没有我年家不知道的消息?

  弘昼看年氏的眼神都带了些……不太尊敬。

  年氏抬手在他后脑勺拍一下:“你不说我不说……”

  “你以为我汗阿玛是傻的?”弘昼都有些无语了,那可是九龙夺嫡的胜利者,就说亲娘您这脑袋,和当年的废太子比如何?和当年的八贤王比如何?

  您怎么就会觉得,您是能瞒得住汗阿玛的?

  年氏顿时有些无语,她抿抿唇才说道:“我是你额娘,你怎么说和额娘说话呢?”

  弘昼叹口气:“您要不是我额娘,我也不会提醒您这个,养心殿的事儿,您别打听,无论您是找谁问的,从今儿开始,这条线就断了吧。”

  年氏没说话,她不愿意。

  这条线是她辛辛苦苦搭出来的,上辈子她倒是很守着规矩了,养心殿的事儿她是一概不过问的。可最后呢?二哥被下大牢,年家被抄家,自己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