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0章 前线战场

就在于,伪军构筑的顿巴斯防线已经比较稳固,同时他们不缺乏战争所需的武器弹药和各类物资,有着打长期堑壕战的基础。”

  “这绝对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毕竟连乌克兰的伪军都无法第一时间剿灭的话,那等到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恢复元气之后,不排除他们可能出兵乌克兰的情况,如果情况真到了那个时候,那将对我们大大的不利。”

  正如这名俄国军官所说,对于乌克兰的战争慢不得,俄国迫切需要打开局面,否则的话,拖的越久,形势就越发对俄国工党政权不利。

  可是现在大家面对堑壕战这种打法,都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除非使用更多的兵力,但是这样造成的伤亡损失也是巨大的,而俄国将领们并不想承担这样的风险。

  而这也导致一时间,战争陷入了僵局之中,而前线的消息也在后半夜送到克里姆林宫。

  因为战争的原因,本来就经常加班的弗拉基米尔同志,如今更是彻夜无眠,当第一天前线战报送过来时,他急忙仔细查看起来。

  约瑟夫带着忧容对最高领袖说道:“现在,前线的战况并不乐观,堑壕战模式下,被动防守的波兰和乌克兰有很大的优势。”

  “我们的军队迟迟不能打开局面,而根据他们的要求,如果想要不付出巨大代价,突破敌人的防线,只有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那就是用更多的大口径火炮,对顿巴斯等伪军政府建造的军事防线,进行重火力覆盖,直到彻底摧毁。”

  “但是,我们的国防工业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这也是受到了之前国内政策的影响。”

  虽然是弗拉基米尔的左膀右臂,但是约瑟夫和弗拉基米尔还是有意见上分歧的。

  就比如弗拉基米尔的新经济政策就很不合约瑟夫的想法,他的主张则是通过集中全国力量,通过严格的计划和行政指令,优先建设国防工业体系和重工业,先稳定俄国的安全形势。

  而弗拉基米尔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休养生息的政策,在俄国经济恢复元气之前,弗拉基米尔并不想大动干戈,毕竟经历过一战和内战的俄国民众已经太累了。

  至于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则完全是帝国主义先对乌克兰和波兰等国家进行大规模武装,从而威胁到了俄国的国家安全,以及俄国工党的战略,所以基于形势弗拉基米尔认为这场战争不仅要坚决打,而且要速战速决。

  但是,现在第一天的战争已经说明,想要在军事上实现速战速决的目的,几乎不可能达到。

  弗拉基米尔对约瑟夫说道:“约瑟夫同志,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但是你先别急,你的性子就像你的脾气一样,有些过于激烈,但是有时候又过于优柔寡断。”

  “我也不敢说我的每一条命令都是正确的,就像当初我们实行战时经济政策一样,在内战结束时,没有及时调整过来,以至于引发了农民和政府的对抗。”

  “而这次战争的结局如何,我们谁也不能百分之百确认它的走向和影响,不过就我个人而言,这次战争是必然要打的,而且坚决要打,不得不打。”

  “因为这不仅事关到我们俄国自身的安全,同时关系到全世界工党运动的发展,可以说这次战争决定着全世界的工党运动能否更加的波澜壮阔。”

  “如果我们成功了,那对于全世界的工党人都将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同时引发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这场改变全世界无产者命运的伟大事业中来。”

  “而关于你所说的政策问题,我们既然已经这么做了,这个时候想要短时间内调整过来也不可能,不过我却认为,新经济政策反而没有必要立马调整,至少目前国内民众的情绪告诉我们,这么做是正确的。”

  “我们不能强硬的违背民众的意愿,这样一来就脱离了群众,和我们的初衷是相违背。”

  “至于你们所担心的前线军事问题,我也想说仅凭借第一天的情况发展就下了最终结论,这是悲观主义的,而我们工党应该永远维持着乐观的态度。”

  接着弗拉基米尔胸有成竹的说道:“前线的情况确实不太理想,但是这只是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情况可还没有反馈过来呢!等到明天我想我们应该就能收到好消息了,至于前线,继续维持现在的进攻力度即可。”

  俄国前线的消息,可以通过电报及时传回莫斯科,但是敌后战场,虽然俄国政府已经给乌克兰等国家的后方的地下党下达了作战命令,但是因为敌后环境的原因,他们的行动结果,至少要等到明天才能初见端倪。

  ……

  而正如弗拉基米尔所判断的那样,在俄国和乌克兰开战的当天,乌克兰后方确实不太平。

  视角拉回西切斯拉夫市。

  在俄国军队同乌克兰开战的前一天晚上。

  马林科夫激动的说道:“同志们,我们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了,根据莫斯科中央指示,明天我们将正式发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起义。”

  “配合前线赤军作战,切断乌克兰伪军的交通线和物资补给通道,同时有可能的话,我们也可以主动进攻顿巴斯防线的后方,亦或者派出军队沿着第聂伯河北上攻入基辅。”

  马林科夫的想法确实疯狂,基辅是乌克兰的政治中心,可想而知,进攻基辅的难度有多大,而且西切斯拉夫市也就是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市,虽然和基辅一样,同属第聂伯河沿岸城市,但是距离并不算很近,中间还要经过其他重要城镇。

  当然,马林科夫之所以有如此不切实际的想法,并非无的放矢,因为他的目的,根本就不是能不能攻占基辅,而是为了引发乌克兰内部的动荡。

  试想一下,如果乌克兰的后方出现一支军队,并且这支军队的目标是乌克兰政府首脑和高官们,这势必引发乌克兰政府内部的恐慌,毕竟越是位置高的人越惜命,而且他们还掌握着全国的大部分资源。

  所以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