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现在就该看秦陈CP了。

  她可太懂同人女是什么品种。

  【胡亥几乎杀完了能做事的重臣,以至于地方吏治混乱败坏,又将徭役和赋税加到百姓无法负担的地步。】

  【于是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老百姓的积极响应,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追随陈胜。】

  【陈胜打下陈县后军队扩张到几万人,便自立为王,国号为张楚。】

  【在张楚政权的鼓舞下,各地起义军不可计数,各地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胡亥真是个人才,篡权一年多就达成举世反秦的壮举。】

  【感觉秦二在上郡看消息都得看懵。】

  【秦二:就不能给我一点发育的时间吗?】

  【这就不知道了,按史书记载在北方的两年秦二都在带着二十万人开荒种地。】

  【硬是把北方五郡的粮食产量翻了几倍,不然单凭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很难养得起韩信俘虏的四十万降卒。】

  谢谢,并不会懵。

  “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个成谶的预言嬴云曼还是知道的。

  至于北方五郡……黄河几字形附近,被后世命名为河套平原。

  现在的河套平原并不是大秦主要的产粮地,因为这地方是匈奴侵袭的重灾区。

  大秦统一六国时,河套平原被匈奴占据,后来蒙恬北却匈奴,才重新夺回这片区域。

  没有时间开发,自然算不上主要产粮地,甚至不足以供应驻扎在北方的军队,还需要从关中运粮过去。

  两年时间要翻几倍的产量,只有兴建灌溉系统加上大量开垦荒地才能做到。

  不对,两年也办不到。

  这是论坛对话产生的谬误:

  后一人表述粮食产量增加,但并不是指两年内增加这么多,极有可能只是接“在北方开荒种地”这后半句。

  从她前往上郡到韩信与项羽的决战,期间应有四年之久。

  嬴政已经尽可能想象胡亥的暴虐愚蠢,可当看到天幕对“农民起义”的完整描述后,却发现他还是高估了胡亥。

  但凡陈胜是在他治下造反,都不可能活到从大泽乡抵达陈县的时候,更不可能引发全国的起义。

  不,只要量民力来增减徭役和赋税,也不至于让百姓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在嬴政眉头越皱越紧之时,却看到秦二在上郡种地。

  “你善耕事?”

  虽然天幕没有细说是几倍,但光是能养得起四十万降卒,就知道不会低。

  胡亥已被车裂,嬴政更关注粮食的问题。

  祖龙该不会是想让她去北方种地吧?

  天幕打乱了她的计划,嬴云曼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河套平原可以安排熟知水利的人去开发。

  沉吟片刻后,她略微冒点险:

  “请阿父将上林苑拨给儿臣开辟试验田,若能找到增加产量的办法,便可推广至全国。”

  上林苑,是她爹打算用来建阿房宫的地方。

  已经做好修建宫殿的计划,只是因天幕的缘故暂且搁置。

  她借机改变上林苑的用途,既能阻止阿房宫的修建,也能在这个好地方派人试验沤肥、轮作等增产技术。

  祖龙没有答复。

  嬴云曼却知道已经稳了。

  没反问、没怒斥、没冷眼,那就是答应——

  虽然很不情愿。

  ………

  普通秦人纷纷庆幸不必遭逢战乱。

  反秦、以及曾打算反秦的人们则木然地看着天幕。

  若是天幕刚出现时就出现这段话,必能令人心激昂。

  但在知道最后的赢家是秦二后再看这段,就有着难言的悲凉感。

  中原战火四起,秦二在上郡种地。

  颇有独然于世之感。

  他们这反是帮秦二造的?

  搞不好还真是——

  北御匈奴的七万上郡军不计,秦历14年时韩信才领三万军。

  等到韩信和项羽决战时,就是五十万军外加一支能阻击刘邦的燎原军。

  ………

  看到粮食产量的增加,又见这是秦二带人开荒种地,农家对于这位圣皇更是心悦诚服。

  农家主张“君臣并耕”,也就是君王也应该参与种地。

  可惜并不被任何君王采纳。

  唯有秦二会这般去做,虽说那时的她还不是秦皇。

  但农家诸人都认为秦二会在未来先后免除三赋与田赋,正是因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