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亲征惹动荡

  当影卫禀报朝中不少大臣家眷秘密出城之时,天佑帝只面无表情地听着,并未多言。

  但是当听闻燕国公府、杜家和李家也在其中时,天佑帝还是出离的愤怒了。

  即便曾为了朝局稳定而扶植卢之浩打压过公孙家,但他从来都是倚重公孙家的。

  是以,听到这个消息他才有些无法接受。

  他如同一头受伤的猛虎,口中发出愤怒的低吼,一双大手紧紧地抓着御座的扶手,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来禀报的影卫不放。

  好半晌,他才深吸一口气,强作平静地问道:“卢之浩府上可有异动?”

  影卫被他先前的气势震慑,此刻已深深地埋下了脑袋,闻言赶忙回道:“没有。”

  “下去吧,盯紧了长安各处。”

  “遵旨!”

  见天佑帝望着御案发呆,一旁伺候的王一安有心安慰却又找不到说辞,只得默默为其斟上一杯香茶。

  天佑帝忽地摆手示意所有宫人退下,连王一安也被他一并赶了出去。

  待殿内只有他一人之时,他才从手边的宝盒中取出了代表大周正统的皇极玺。

  他一面细细把玩着,一面低声呢喃道:“你说那丫头能镇国安邦,但如今公孙家却要弃朕而去,她还值得信任吗?”

  他等了片刻,忽又自嘲道:“朕也是老糊涂了,竟会问你这死物。”

  说罢,他随手将皇极玺又放回宝盒之中,唤了王一安一声便起身往承明殿后殿而去。

  再出来时,他已换了一身黄金甲,腰挎宝刀,而王一安随侍在侧,手上捧着一顶缨盔。

  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震惊了所有朝臣,当他们急急入宫想要劝谏时,却被告知天佑帝已经领兵出了长安。

  “陛下带了多少兵马?”杜进用拉着王一安厉声问道。

  王一安面露苦相,支支吾吾道:“陛下命燕王殿下领左金吾卫随驾,再无其他了。”

  闻言,杜进用不由眼前一黑。

  左金吾卫只得三万兵马,这么点人就御驾亲征,杜进用着实不知该夸皇帝勇武还是鲁莽了。

  一旁的李怀仁闻言也是面皮直抽,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跑。

  他自不是要逃亡,而是急急赶去城外玉麟卫营地寻王尔山去了。

  到了地方他才得知,在皇帝出城之时玉麟卫就已察知,王尔山尽起大军追着去了。

  闻言,李怀仁是长出了一口气。

  虽然两卫兵马也只六万,兵力远不如叛军,但渭南尚有褚怀亮所部,与关中隔河相望的蒲州还有韩王傅明徽的数万大军,总体上是不差叛军多少的。

  只要皇帝稳扎稳打,短时间内应该出不了什么事。

  不过放心是不可能真的放心的,李怀仁将玉麟卫出动的消息带给杜进用,二人随即商议起对策来。

  最后,李怀仁决定亲赴蒲州劝说傅明徽引兵退入关中与天佑帝合兵,而杜进用则坐镇长安安抚群臣。

  他二人在商议之时,东宫内太子傅明仁也正与卢之浩商议着。

  天佑帝突如其来的御驾亲征,又没留下任何交代,是以太子全无准备,说是手足无措也毫不为过。

  卢之浩却不以为意,笑道:“自古天子离京皆由太子监国,今陛下御驾亲征,殿下自当出面主持大局才是。”

  “可父皇并未授权与孤,孤若自行监国只恐事后父皇追究。”

  见太子迟疑,卢之浩当即劝道:“非常之时自当行非常之事!今叛军在外,天子离京,殿下该是责无旁贷!若然迟疑,只恐群臣惶怖,生出祸事来!”

  闻言,太子犹豫半晌,随即目光渐渐坚定,问道:“孤当如何?”

  “城中尚有五万兵马,何不取之,以为安身立命之资?”

  “父皇怪罪又当如何?”

  “殿下为保长安不得已而为之,陛下岂会怪罪!”

  闻言,太子迟疑半晌,颔首道:“便依相国之言!”

  旋即,太子傅明仁现身朝堂,在卢之浩的一力支持下正式开始行使监国之权。

  他首先便从兵部手中收缴了城中五万兵马的兵权,而后重新启用原南山镇抚使卢洵为其掌兵。

  对此,杜进用自是不愿的,但在东宫卫率的威逼下,势单力孤的他也不得不让步交出了虎符。

  有了兵权,太子底气更足,命群臣各归府邸,无事不必入宫,旋即又下令长安戒严,四门紧闭,无令任何人不得出入。

  如此一来,家眷尚未出城的大臣自是面露苦色,而已经送走家眷的则暗自庆幸。

  戒严令一出,自是让城中百姓心怀惴惴,一时长安内外的气氛变得格外压抑。

  不过,地下城却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薛十娘听着手下的禀报,看向身旁的福伯道:“老头子,你说太子这算不算是夺权啊?”

  福伯淡定地抿了口茶,撇嘴道:“你管他算不算,做好咱们自己的事便成。小小姐的吩咐可有眉目了?”

  闻言,薛十娘啧了一声,打发了报信的手下,这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