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高产作物的丰收(二)

  吃过晌午饭,众人没有休息,就马不停蹄地去了红薯地,由于红薯产量最高,所以林晓染只种了两亩红薯。

  也是林晓染先示范性地挖出一棵红薯,当一大串红薯出现在众人眼前时,人们再次震惊了,一棵秧子就能结这么多果!

  而且每个红薯个头都很大,都有成人拳头大小。

  众人越发干劲十足了,抡起镐头开始往外刨红薯,半个时辰就挖完了一亩地的红薯。

  当然人们头一回挖红薯,难免将一些红薯挖坏了,心疼的老村长直抽抽。

  那可都是粮食啊!

  周村长下午没有回去自家收地,而是陪着县令大人说话,而且他也想知道这高产作物到底有多高产。

  看着一座高高的红薯山堆在眼前,众人越发激动了,赶忙往麻袋里捡红薯。

  很快红薯就都装进麻袋里过秤了。

  当王主簿将这一亩地的红薯总量统计完成,再度惊讶地张大嘴巴。

  “五千二百四十一斤!”他几乎是声嘶力竭地吼出了这句。

  这句话就像一滴水掉进了油锅里。

  人群顿时炸了!

  “我没听错吧,多少斤?五千多斤?”

  “这个叫红薯的家伙竟然有这么高的产量?”

  “天呐,这是什么神仙作物,我不是做梦吧?”

  “五千多斤,竟然这么多!”

  “一亩这个红薯就顶上二十多亩水稻小麦了!”

  “以后爹娘再也不用自己饿肚子给孩子们吃饱饭了。”

  衙役们大多数都出身农家,所以对高产作物的价值更加懂得。

  “老天爷啊,你终于看到老百姓的疾苦了,终于降下了高产作物,这回百姓们不用饿肚子了!”老村长激动地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林晓染将村长扶起来,安慰道:“村长叔放心吧,这些作物的种子我都紧着咱们村里来,明年咱们村里家家都能种上高产作物。”

  周村长起来就马上给林晓染鞠了一躬:“林姑娘,我代表咱们平安村的村民谢谢你了。”

  林晓染慌忙闪避:“村长叔,您别这样,你这是折我的阳寿啊!”

  这时杨县令从激动中回过神来,他热情洋溢地说:“各位父老乡亲,从今往后,我大周朝再也不会有百姓冻饿而死,再也不会有军队因粮草不足而打败仗,我大周即将在四国中崛起!”

  这时王主簿冷静下来道:“大人,咱们还是再挖另一亩地看看产量吧。”

  “好,众衙役听令,赶紧开挖另一亩地。”

  “属下遵命!”

  第二亩地的红薯产量也没有让人失望,亩产量在五千一百六十四斤。

  仍旧没有掉下五千斤!

  林晓染看着激动的人群,不得不说道:“县令大人,红薯的种植对肥水和土地要求较高,温度要适宜,太冷的地方不能种植,肥力充足的沙土地种植效果最好。

  而且红薯的保存比较难,温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保存不好很容易长芽腐烂。而且红薯吃多了会烧心。”

  村长激动道:“这都不是问题,只要种出来,我们自会想办法保存好红薯,咱们村里人家家都有地窖,放到地窖里一定可以保存好的。”

  杨县令道:“那就有劳林姑娘将红薯的种植和保存方法写下来,等来年咱们县里大量种植,我好普及下去。”

  林晓染笑道:“那自是没问题的。”

  当天傍晚林晓染做了一桌地瓜宴来招待众人。

  蒸地瓜,烤地瓜,拔丝地瓜,地瓜饼,地瓜条,地瓜粥……

  众人一边吃着香甜软糯的地瓜,一边心疼吃掉了这么多种子。

  真是痛并快乐着!

  翌日,杨县令一大早就又带着一众下属赶来了,还有三亩土豆没有收。

  废话不多说,众人下地就开始挖土豆。

  很快众人就将一亩地的土豆都挖了出来,经过装袋称重,亩产为三千四百二十斤。

  虽然没有红薯产量高,但这个数字还是令人感到无比振奋。

  人们干劲十足,很快就将另外两亩地的土豆也都挖了出来,称重后分别是三千二百五十六斤和三千三百八十九斤。

  三亩地共收了一万斤土豆!

  这个产量让林晓染也有些惊讶,因为土豆的亩产量平均在两三千斤左右,这三亩地并不算多肥沃,产量却是出乎意料地高!

  众人兴高采烈地将几十麻袋的土豆运回林家大宅。

  土豆最怕风吹日晒,所以林晓染直接将土豆放入地窖。

  中午林晓染亲自下厨带着两个厨娘做了一桌土豆宴。

  主食就是蒸土豆。

  菜就做了一大锅的红烧肉炖土豆和一大锅的猪肉土豆炖豆角。

  这两样菜衙役和下人们都有份。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