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7

msp;对辅政长公主有巴结的,自然也有记恨的。

  人心蠢蠢欲动,到了建业五年的时候,有的人已经藏不住那些不甘心了。

  裴琢玉在集书馆时候便被一个陌生人不小心撞到,手中多了张不知来历的笺纸。

  “娘子清白人家出身,纵失落多年,仍为侯府千金。集书馆中小娘子多为长主臂膀,唯娘子行走于阎闾之间,为微末小医,不免惹人耻笑。再者长主以娘子为禁脔,为裴治替身,不顾人伦纲常,娘子甘心如此吗?”

  裴琢玉:“……”近年来,她跟宁轻衣的关系没有遮掩,议论声偶尔有些,可她们都不甚在意。此刻看到这封不知来历的手书,裴琢玉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回到了公主府中,她便将东西递给宁轻衣。

  宁轻衣扑哧笑了一声,伸手圈住裴琢玉,调笑道:“琢玉甘心吗?”

  裴琢玉笑了笑,道:“要去接触吗?”对方轻贱医者,又觉得她和宁轻衣间不可能有真心,认为她抑郁不得志。

  “用不着。”宁轻衣才不想裴琢玉去沾那些人,她道,“暗中有人跟着呢。”

  裴琢玉闻言瞥了宁轻衣一眼,轻轻道:“还有啊?”

  宁轻衣狡辩:“明跟暗跟不都一样吗?”

  裴琢玉无奈,扶了扶额说:“殿下说得是。”几年前用力想,什么都不记不清。等到慢慢放下的时候,尘封的记忆终于像潮水般涌来了。可如今的幸福足以磨灭当年的不痛快,忘和逃都不是放下,如流水过心不留痕才是真的释怀。

  宁轻衣埋在裴琢玉的肩窝,软声道:“我只是怕你离开。”

  万一有不长眼的要暗中使坏呢?

  这送信的人很快就有了结果,以为在集书馆无人处就真的无人了吗?顺蔓摸瓜,扒拉出了主使——被边缘化的宗亲。

  如此结果宁轻衣是一点都不意外,处置的手段也简单,把身上不干净的地方扒一通,就有足够的理由外放了。

  只是这回,小皇帝出来求情了。

  几岁大的人哪里知道朝政事?无非是与那些叔伯接触过,被人教会了“挽留”。

  小皇帝的求情自然是没有用处的。

  “是时候了。”太后韦昭对着宁轻衣说。

  建业五年,秋。

  一道惊雷将那原本就暗潮涌动的朝堂打得彻底失了平静。

  小皇帝生母钟慧慧因刺杀皇帝被处死,钟家人也被牵连。

  谁也没想到,当初失踪的钟四郎会在这个时候上京,上书说昔日钟慧慧所产为女,而小皇子,是从外头抱来暗中调换的!

  第57章 女帝临朝

  小皇帝不是先帝的血脉?他其实是民间抱养的?朝臣们被钟四郎的消息打得头晕目眩,惶恐到了顶点。其中一些人很是恼恨钟四郎,管它真假,只要不说不就没人知道了吗?现在一切都捅了出来,哪能不严查到底?到时候朝中又会掀起什么样的动乱?混淆皇室血脉,何其大胆!

  关乎皇室正统,政事堂中的宰臣们也没有胆量说什么,只将消息递到太后的手中。而太后呢,自然是无比震怒,下令严查此事,将当年伺候钟慧慧的宫女、太监,以及接生的大夫全都找出来拷问。只是多年过去了,告老的告老、离宫的离宫,没剩下几个人了。

  原先心思蠢蠢欲动的一帮人中,其实就有宗室的身影。他们的计划是借着小皇帝来抗衡皇太后和清河长公主,可皇帝还太小,只能徐徐图之。但现在,钟四郎上书带来一个极好的机会,如果小皇帝并非先帝血脉,那他是没有资格坐上那个位置的。承天帝膝下的皇子已经死绝,大宗嫡脉其实是绝嗣了!到时候必定从祖、宗之后中择选新君!这就意味着他们这些宗亲有机会争一争皇位了。

  于是,那先前捧着小皇帝的宗亲,没一个站出来替小皇帝做主。

  小皇帝终日惶惑不安,被困在深宫中,连朝会都没有露脸。

  这场席卷上下的风暴约莫持续了半个月才停,根据钟四郎和昔日宫人、大夫们的指认,小皇帝并非先帝血脉,而是钟慧慧用瞒天过海之计从农家抱来交换的小子!而原先的“公主”,已经夭亡。如此结果,朝中一片哗然。

  小皇帝既非先帝血脉,那这皇位也轮不到他来坐了。

  在结果出来后,小皇帝头一回在群臣跟前露脸。他耷拉着脑袋、面色惨白,再不懂事,听到这个结果,也知道下场是什么了,他浑身颤抖,眼中满是对死亡的恐惧。

  还没等他坐到往常的御座上,便被一侧的近侍抱了下来。近侍盯着他,道:“此处非尔当坐。”

  韦昭扶着脑袋,叹气道:“稚子何辜?虽非圣人血脉,可毕竟是在宫中养大。”

  朝臣们面色惨白。

  谁关心小皇子最后的下场了?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资格当皇帝了,那轮到谁?难不成皇位一直空缺吗?先帝将自己的皇子杀得一个不剩,而那些皇子虽然成亲,可膝下没有一个儿子。当初被废为庶人的太子倒是有,可惜圣人无情,直接将人流放三千里,稚子夭折。这一脉无后,就只能从太。祖、太宗后嗣中寻找合适的了?

  “帝位空悬,恐天下不得安。请太后择祖宗之后,为先帝嗣,以慰先帝在天之灵!”一位先帝朝的老臣出列。

  韦昭似笑非笑地望着下方挺直背脊的朝臣。

  朝臣很是安静,数息后才有几道稀稀落落的附和声响起。那老臣抬眸看同僚,有人神色茫然惶惑,有人面色晦暗难辨。政事堂的宰臣们,不管是左相右相,还是戴参知政事衔的品官们,都没有出声。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