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漂流基地交换来的绿草黑贝膏。
绿草黑贝膏比预计中消耗得要慢得多。因为不知道这个食物的保存期限,尽快消耗是最保险的处理方式。
膏体同样很容易在水中消逝。不过海贝现在手头上已经有了不少得用的小工具。东西若只是单单屯放着,不在需要的时候即取即用,就很容易沦落为永远用不上的垃圾,早晚也只是丢弃的宿命。
能用之时,自然就要放心大胆地用。
海贝找了三个小型的塑料包装袋。这些包装袋原本是装挂钩所用。海贝拆出三个挂钩使用,正好便有了三个崭新的小袋子。袋子拆开不久,袋口上的密封胶条尚且有很好的粘性。
三个袋子都在底部用针扎一个小口,然后灌上绿草黑贝膏,再把袋子口的胶条重新牢牢封上。
因为担心二次利用的胶条崩开浪费了绿草黑贝膏,海贝还用胶带剪下细长的胶带口加牢了封口处。
地笼的长度很长,内部从上到下都有饵料袋。三个灌满绿草黑贝膏的密封袋分别装进地笼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的饵袋里,以求节省着使用。
因为袋子底部被扎出小孔,绿草黑贝膏可以从微小的针孔里向外缓慢渗透。
因为没有外力施加在袋子上,针孔又格外小,这种泄露非常缓慢,这满满一袋子看起来至少能渗透几个小时。
海贝动作麻利地重新把拴在护栏上的地笼轻巧扔进海里。地笼坠入海中,飞溅起无数细碎的水花。
漂流船底部长久徘徊不去的鱼群被地笼下水的动静惊到。
不同品种的小鱼从船底惊慌游向四周。原本成群结队的同色鱼群慌乱四逃混杂在一起,交织出色彩斑斓的画面。
漂流船底下本就有小鱼游弋,虽然被地笼下水的动静惊走,可因为没有出现什么捕食者,船底的水草很快就迎来了新的食客。鱼群再次汇集。
地笼放入海水中不大一会儿,便有巴掌大的小鱼围绕着地笼嬉戏徘徊,更是试图撞击柔软的地笼网眼。
海贝倚着护栏托腮观察了一会儿,害怕惊走猎物,悄然退避到了船舱里。
船的一侧下好了地笼,另外一侧也可以利用起来。虽然没有了地笼,但船舱里还有一套看起来颇为不错的捕鱼设备。
鱼枪入水动静不小,容易惊到船下的鱼群,影响到地笼的收获。最重要的是,鱼鳔要是不小心落进海里,海贝可不见得愿意下水去找。
好在,除了鱼枪,还有钓竿。天色越来越暗,怕是也只能夜钓。
钓鱼需要打窝,按说调制的鱼饵最好。可海贝且舍不得拿压缩饼干来制作饵料打窝。看来看去,唯一舍得拿来做饵料的就是吊在挂钩上的螺肉片。
螺肉片晒干之后既干且韧,因为太过费牙,海贝也只有在心血来潮时拿来磨牙,一直都没怎么消耗。
海贝取了一摞螺肉片,用短刃都切成细丝备用。想到貌似很多鱼饵都是使用臭鱼烂虾,可能味道重的鱼饵会更加管用。这晒干的螺肉片貌似味道不够浓郁。
那就不如再加工一下?
第45章
诱饵总需要一点独特的吸引力。船舱里的食物可供选择的有限,除了压缩饼干油香四溢,也就只有绿草黑贝膏算得上气味浓郁霸道。
海贝在塑料包装袋里选了一个掌心大小的干净袋子,准备用来加工饵料。
晒干的螺肉片切割成细丝,装进塑料袋包装里。袋子里再倒上足够的绿草黑贝膏调味,通过对螺肉片进行浸泡增加螺肉的海鲜味。
为了加速汁液的沁入,海贝没有把袋子装得太满。装好大半袋螺肉后,袋子放置在手心双掌合拢,对袋子里的东西进行反复的揉搓挤压,让两者的味道更快整合。
准备鱼饵的过程虽然繁琐,但很解压,思绪在机械的反复运动中放空,什么都不用想的时候,时光溜得飞快。整个世界都静谧又祥和。
海贝准备鱼饵的时间里,今日的最后一缕阳光从海洋上空褪去,整个海洋的光亮都缓慢消融,直至昏暗无光。
天上的太阳黯淡到观测不出,静待片刻,熟悉的位置很快又转出柔和又昏暗的月光。
月亮刚出现时昏昏沉沉,好似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里摇摇欲坠的一盏昏暗油灯。努力燃烧出的光晕只能惠及油灯周遭。
原本蔚蓝的天空随着阳光的消失变成朴实无华的黑幕,只有月亮周遭的朦胧月华向四周缓慢晕开。
海贝耐心地等月亮出来,月光映在水中波光粼粼,引来一些喜欢光照的游鱼。鱼群探出水面呼吸,把印在水中的玉盘打碎成无数繁星一样的玉屑。
看到活跃的鱼群,海贝觉得貌似可以省了打窝的步骤。水面附近这么多的鱼,鱼竿饵料在手,总不至于空手而归吧?
等到眼睛彻底适应了夜晚的光线,海贝才停止蹂躏手中的螺肉丝,从船舱里准备好了夜钓可能会用到的一些工具。
今夜的海面十分平静,海风轻柔地掀不起任何波澜。漂流船漂得也很平和,不废任何力气就能在甲板上站稳。
海贝站在甲板上倚着护栏,即使穿着整套的衣服,依旧感受到了夜晚的凉意。
既然感受到了冷就不可大意。海贝于是折回船舱,找了一块比较大的桌布当斗篷把自己裹起来,借着稀微的月光给鱼钩挂上鱼饵。弹性十足的螺肉串在鱼钩上卡得非常牢固。
螺肉丝切得并不均匀,肉丝有大有小。海贝谨慎地选择了一个单钩,挑了几块个头比较大的螺肉丝串上去,就径直把鱼钩扔进了水里。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