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武德通宝

  隔天上午,我问令狐秀媛借了大几万现金和路虎,带着孙福生开往封侯村。

  李老爷子今年七十多岁,身体硬朗。听闻我们是李姐的朋友,介绍来这儿收古董的。

  于是将我们热情请入家中,坐在炕头沏了两大搪瓷缸的大叶茶。

  全是大茶埂子,又浓又黑,闻着特别香,但我喝一口就苦到不行,舌头根都发麻。

  李老爷子抽着旱烟说:“这玩意是霍山黄,咱们当地的茶,最是刮油。”

  我从嘴里拽出一根茶梗说:“老爷子,这我可喝不习惯,太酽。李姐说咱家有古董,不如先拿出来看看。我这一会还要去别的地方收呢。”

  他说别着急。把烟袋锅子往脚底上一磕,从身后的炕柜里摸出一个蓝花布小包。

  打开一看,都是些铜钱。

  秦半两、汉五铢、宋通宝、清乾隆、袁大头,鹰洋等。货都是老的,可都不值什么钱,心中顿觉失望。

  我拨拉着这些东西问:“老爷子,家里就这些了?”

  李老爷子又点燃一锅旱烟,靠在炕柜上,吧嗒吧嗒的抽着。只是看着烟锅子里的火光忽燃忽灭,并不答话。

  人老成精不是妄言,看来好东西他肯定还有,只是想先看看价。毕竟这地方离市区也没多少公里,收古董的都不知道来过多少次了。

  想钓鱼,先打窝。想收好东西,自然得先投资。

  我伸手比了一个五。

  李老爷子顿时眼睛瞪大,烟也不抽了。

  “五十?哼,你这小后生忒不地道。不卖不卖。”说罢就拦住我的手,直接把布包系起来就往炕柜里放。

  我赶忙把他拦住。

  “老爷子,我说的是五百,五百块。”

  他不放心的又问了一句:“真五百?”

  其实五百不多也不算少,卖出去只能算不赔不赚。

  我笑了一声:“您是李姐的爹,我是李姐她弟,您就是我亲叔,我坑谁也不能坑您啊对不?叔,有啥好物件都拿出来,我肯定给你出个高价。”

  怕他不放心,我先拿五百收了这些货。

  李老爷子仔细叠了几层,包进手绢收到上衣口袋,又在胸口抚平。这才说:“等着,老汉去取。”

  孙福生对古董完全没有概念,还觉得这包铜钱各个都能卖十万呢。等李老爷子出去,马上把布包打开,兴奋的挨个翻看。“顺子,这包东西值多少?还有不少袁大头呢。”

  “五百。”

  “唉,不是,那你刚才出五百,咱们赚什么?吃的喝的小汽车烧的油,这不又赔了么。”

  “你懂个屁,等会再说。”

  这时李老爷子不知从哪拿回来一个藤编的篮子,篮子里乌漆嘛黑的全是尘土。

  我看着这个篮子,寻思里面有什么大物件,不会是李姐说的瓶子吧。

  结果李老爷子从篮子上面扯出旧报纸,从报纸底下拿出一个瓦罐来,又在炕桌上铺了两层毛巾,才打开罐盖子把里面的东西哗啦啦倒出。

  我大致扫了一眼,除了铁箭头、铜带扣、各式各样的小玉石这些破铜烂瓦,还真有不少好东西。。

  二两的小银铤就有七八个,上面还印着平阳亢的私印。有刻着嘉庆元年的、道光三年的等字样,下面蜂窝面,银子发黑发亮,每一个都有不少牙印。

  数个黄色方孔钱币,包浆混红,气势不凡,上面的武德通宝字样清晰可见。

  还有一个头上嵌着红玛瑙的银簪,玛瑙外面的银子雕的像花苞未开。十多公分长,上半部分还雕刻了很多四叶草图案。

  我拿起这银簪翻来覆去仔细观看,其实心思都在那几枚武德通宝背日金钱上。

  除了前文说的各种私铸花钱、这里我要提一句。

  历代钱币都是做官民流通之用,可这种鎏金钱币或纯金银钱币,绝不是用来流通的,而是皇帝用来宣誓皇权、宣政绩事、祭天祭祖或赏赐大功之人做功勋之用。

  这种金钱大多都被赏赐之人陪葬于墓中,市面上根本找不到,也没有人敢乱伪造。

  比如汉武帝所铸造麒麟指、马蹄金。宋太祖所铸金‘建隆通宝’。张献忠所铸金‘西王赏功’等等。如果在哪个古玩店看到这些东西,那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假货,二是从墓里挖出来的。

  所以行内人,将钱币大致分为行用钱与非行用钱。跟纪念钞和软妹币类似。

  世人都知道唐贞观通宝。但武德通宝罕见,这种鎏金又或者纯金的武德通宝更是闻所未闻。

  隋朝时,还是在流行五铢钱。但由于战乱等因素,各路军阀均有私铸,掺沙、剪边、扩眼、磨薄,轻小淆杂,各种恶钱层出不穷。等到隋末,一吊钱五斤四两已经不足二斤。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改元武德。为整顿混乱币制,武德四年、废隋钱,铸开元。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面文“开元通寳”,由欧阳询书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

  从武德元年到四年之间,究竟有没有铸币,有没有武德通宝,尚且未知。如果眼前的钱是真的,有很可能是唐开国时铸造的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