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兵马未动 土改先行

  齐州东海郡

  作为齐州防御主将的匡章虽然坐拥70万作战部队,加上齐州15万卫戍军,足足统领着85万兵马,又有都城齐通城的50万大军相呼应,齐州本应固若金汤。

  然而此刻匡章却陷入了两难境地,皇帝命令他快速支援淮州的田横,且田横的求援书信已经来了三封,但他却不敢贸然救援。

  只因齐州这三日里沿海烽火台就没熄灭过,先是东海郡沿海遭大量汉军舰队袭击,接着第二天又是北海郡遭到大量汉军舰队袭击,今日在南边的齐南郡发现大量汉军舰队……

  齐州守军一日三惊,生怕汉军舰队突然大举登陆,而匡章的机动部队则来回支援,疲惫不甘,他不敢赌,要知道汉军还有个天武军团没动呢,只要一登陆成功汉军随时可以抽调出百万大军跟上,万一让汉军登陆齐州,兵临齐国都城下,到时北方防线必然动摇。

  “回复田横,让其固守广陵和淮南两郡,切莫经易与汉军野战,等齐州防务稳定,本将便会派兵支援!

  再回信陛下,齐州沿海出现大量汉军舰队,为防止汉军声南击北登陆齐州,齐州大军暂不能经意调动,请陛下先从他处召集兵力支援田横!”

  在淮州收到消息的田横大感无力,本来自己有八十万主力大军还有十万卫戍军,但琅琊丢了十万,如今七十万还要分兵防御其他郡,防止汉军突袭。

  能调动反攻的也就五十万不到,且大军有一半是战力不强的新兵,没有援兵根本无法跟汉军野战。

  而在徐晃占领琅琊所有城池后,关羽军团则顺利登陆琅琊郡,反攻时机已过,田横无奈只能被动防守周边城池。

  淮州坐拥六郡,分别是靠海的广陵郡和琅琊郡,西南的淮南郡,西面的淮西郡,中间的寿阳郡和北面的淮北郡,淮州首府便在寿阳城,田横在寿阳郡屯兵三十万,又在广陵和淮南分别布置20万人马防御,随时相互支援,汉军若要强势攻取也是不易。

  而这几日关羽到来后并未急着攻城,反而不停利用战船运输粮草物资到琅琊城,大有赖着不走的趋势。

  另外在全琅琊郡内实行土地政策,没收齐国官绅及政府土地,重新分配土地,各地城镇皆张榜快速实行。

  大汉土地安置榜文

  奉天承运,大汉皇帝诏曰:

  自即日起,琅琊郡纳入大汉版图,为安民生、兴郡治,特颁土地新政,以昭皇恩,以顺民意,凡新纳入大汉之疆土皆可按此实行,凡加入大汉国籍之中原百姓皆可按此分配土地。

  往昔齐国官绅,多有兼并土地之恶行,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耕者无田,赋税繁重。今大汉革故鼎新,将全面收拢昔日官绅所占土地 ,重新平均分配,确保耕者有其田,且只按三十税一收税,废除其他税种。

  凡琅琊郡百姓,自愿加入大汉籍者,皆得分发土地,以作安身立命之本。自本通告下达之日起,收到通告百姓必须五日内进行登记。

  愿留居淮州者,无论男女老幼,人均分得肥沃耕地五亩,从此安居乐业,耕织为生。

  愿前往夷州,可得十亩田地,另赐羊一头,助其在新地立足,男子额外获得东夷婆娘一人。夷州沃野千里,资源丰饶,发展机遇众多,数日便至,前往者定能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愿向往威州、苏州、秦州、牧州、蒙州这五州的百姓,每户可得八十亩牧场,用于畜牧养殖,另赐牛一头、羊五只,男子额外获得东夷婆娘或匈奴婆娘一个,助其成家开展畜牧事业,走向富足之路。

  凡加入大汉卫戍军者,额外多得地十亩,银百两。

  收到通知五日后仍未登记加入大汉者,视为奸细,将统一迁出淮州,送往夷洲,所得田地减半。

  大汉以仁为本,此举意在促使民众融入大汉新秩序,共享太平,摆脱暴齐压迫。望淮州百姓珍惜时机,踊跃响应,莫失良机。

  本政令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望军民知悉,互相转告。如有疑问,可前往各郡县衙门问询,官府将竭诚为百姓解答。

  大汉破穹元年八月十六日

  大汉的土地政策一公布,整个琅琊郡都沸腾了,马良马谡两兄弟先是对俘虏的十五万降卒进行宣传和思想工作,本以为当俘虏后生死难料,要么是当奴隶,要么被当炮灰。

  降卒们很快被马谡将情绪带动起来,只见马谡不停在上面喊,降卒们不停在下方回应。

  “琅琊郡的兄弟们,是谁带领你们推翻腐朽罪恶的齐国官绅?”

  “是大汉皇帝陛下——”

  “是谁发给你们土地,建设新家园?”

  “是大汉皇帝陛下——”

  “是谁给你们减少赋税,发放牛羊,发婆娘?”

  “是大汉皇帝陛下——”

  ……

  在马谡的神情讲述下,这些俘虏纷纷被带动得斗志昂扬,马谡安插在中间的汉军根本无需配合,降卒们便已经激动的跃跃欲试了。

  等胆子大的亲自确认榜文的真实性获得奖励后,降卒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抢着报名加入汉籍,有些老兵甚至请求加入汉军作战,马谡趁势招收部分卫戍军配合主力驻防琅琊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那些齐国新兵,很多本来就是被强征入伍的,并不喜欢当兵,这些降卒害怕万一汉军守不住琅琊,害怕到时被齐国重新翻旧账,大部分纷纷报名带家人前去夷洲或苏州等地。

  整个琅琊郡在这十五万降卒的带动下很快引起了剧烈的反应,作为第一批支持者,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