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
  只是在元吉瞧不见的低头瞬间,冷冽的视线狠狠扫过囚笼中的老者,后者顿时安静如鸡,不敢再多嚎半分。

  元吉颔首,“原来如此。”

  亓官上忙不迭将她的手再次按在心口,“元吉可还要再试试?”

  第 70 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章

  河神府。

  “亓官修士,家中可还有几口人啊?”向易之将一碟燕枯新做的点心递到亓官上面前,装作不经意间问道,“今日便安心在河神府住下,可需遣人家去报个平安?”

  这河神府中的食材并不多,但是界碑外山谷中有一处灵植长得极好,加上燕枯那出神入化的手艺,将那娇嫩欲滴的花瓣摘下制成点心,香气更为诱人。

  亓官上并不喜甜食,他抬手将那碟子接过便疏离地道了声谢,整个人斜斜倚着院中的那棵枯树,目光紧紧追随着远处元吉的身形。

  漆黑的眸中时不时闪过几分遗憾的神色,瞧得向易之心下咋舌。

  瞧这幽怨的眼神,啧,不知是从哪跑来的痴情种,“真是可惜了。”

  摆摊的男人原是个教书先生,趁着花灯节弄了写字画与灯谜出来玩儿,若有人能闯了全关,便将自己的字画悉数送出,其中还有一副朝中丞相的亲笔。

  书生男子是个秀才,为的也是丞相亲笔,这才为在这处看了灯谜,已经连续答对了七八道题了,引得过往的女子都停留在这处瞧他。

  元吉挤了进去,也凑在人群中看,她没读过几本书,只能认得一些普通的字,看见这新的一题上写的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书生在原地踏了几步正想,元吉回头问了祁琰一句:“你知道是什么吗?”

  祁琰瞥了一眼四句话,伏在元吉的耳边道:“画。”

  元吉立刻睁圆了眼睛拍手:“对啊!是画!”

  声音过大,那书生还没猜出来便直接被人说出答案,于是朝元吉瞧来。

  元吉见周围人都看向自己,忍不住往后退了一步,直接退到了祁琰的怀中。

  祁琰的手在她腰后抵了抵:“怕什么,去猜。”

  摆摊的老者伸手摸了摸胡子笑道:“姑娘好聪明,的确是画。”又转头对着书生道:“如此,你可有个对手了,接下来的题不如二人一起作答,题面结束前谁答对的多,老朽的字画就归谁。”

  元吉摆了摆手:“我……我方才只是不小心说出来了,我不猜的,还是让这位公子继续吧。”

  书生抬着下巴有几分傲骨道:“姑娘不必谦虚,猜猜又何妨。”

  下一题作出,题纸铺在了桌面上,写道:新时白头,旧时黑发,忙时奔走,闲时高挂。

  书生拧眉正想着,祁琰在元吉后面嗤地笑了一声,低声道:“夫人,是笔。”

  元吉朝书生看了看,等了会儿对方还没想出来,这才开口:“是……笔。”

  书生一锤手心,朝元吉瞪了一眼,教书先生道:“又是姑娘胜了一筹。”

  几道题下来,书生没占一点儿优势,元吉完全看不懂题面,但是祁琰都能在第一时间将答案告诉她,眼看她答对的题目已经与书生之前答对的持平,只剩下最后一题。

  陶令最怜伊,山径细栽培,群芳冷落后,独自殿东篱。

  四句题面出来的时候,元吉第一时间朝祁琰瞧去,祁琰刚对她说了个菊字,那头的书生便笑道:“是菊花!”

  教书先生夸了句:“公子才智过人。”而后便将字画都递给了那书生,书生拿了字画路过元吉身边的时候,一双眼睛凌厉地打量她一番,几乎是抬着下巴从她身边走过的。

  元吉撇了撇嘴,突然听到旁边一个人道:“这位姑娘,你方才怎敢一直猜对,即便知道答案也不能说呀,这可是季家公子,不能得罪的!”

  站在元吉身后的祁琰来了兴趣:“季家公子?在下初入吴州,只听过祁家,这季家是何人?”

  那人哗一声:“祁家自是不提,咱们吴州谁也比不过,可那祁家毕竟是后来入吴州的,来吴州也不过才二十年。季家在吴州却有几十年的根基,而且与陈县令又是亲家,你们如此得罪,他恐怕会找你们麻烦哦。”

  旁边的另一人也附和:“是了!这芙蓉镇中的花灯会便是季家投银子办的,否则咱们吴州人人生活拮据,哪儿有现在这般排场。”

  祁琰若有所思,另一个人便指着一处道:“哎,你们瞧,那便是季老爷。”

  祁琰与元吉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瞧去,果然瞧见一个衣着不菲,有几分大人物气质的男人昂首挺胸地走在前头,身后跟着仆人几个,与那方才赏花时在台上说话的乡绅交谈。

  元吉一开始只瞧见了那人的背影,结果对方转过身来的时候,她猛地定在了原地。浑身上下像是被冻僵了般,身体里所有的热度都被抽走。

  元吉睁圆了眼睛看向那男人,心口仿佛打鼓般砰砰直跳,一颗心脏就要从嘴里跳了出来,她呼吸困难,脑中嗡嗡直响,这感觉不久之前在舟山上见到那个山匪头子时,亦是如此。

  这人是谁?

  好生熟悉……

  分明从未见过,可这张脸偏偏与记忆中的某长脸重叠,那人有些贼眉鼠眼,绝非而今这般深沉稳重,张口似乎在胆怯地说着些什么,与某人有关,似乎还有……小孩儿的哭声。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