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290

夺目的钻石,又比宝石多了几分暖阳班般的温暖:

  “别怕,海瑟薇。”

  “无论圣子在搞什么,我都会竭我所能,保护你的。”

  保护……我?

  仿佛久行阴霾之人第一次拨云见日,看到明媚耀眼的天光。

  “殿下……”海瑟薇感到心中仿佛有一片柔软的地方被触碰安抚,担忧在意与愧疚同时如春日潮水,一齐涌上心来。

  “抱歉,我刚才对您的态度有些失礼。”海瑟薇垂下眼睛。

  因为母亲的事,她始终对皇室和教会颇有成见。虽然当年的皇室也不算完全没有作为,可是在吞吐着猜忌与抹黑之焰的恶兽面前,这点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浇灭幼时的她所面对的滔天火焰。

  她是那么渴望出现一位伟大的巨人,能将弱小的她护在身后,用正义的辉光驱散一切罪恶的火焰。

  可是她等啊,等啊,拥有辉光之力的巨人始终没有出现。

  火舌灼伤了她的身,烟雾熏痛了她的眼。恶意和痛苦在她身上留下疤痕,也将这份灼伤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

  自那之后,她迷上了沾染着血腥气息的复仇小说、推理小说。神明,虚无缥缈;只有将力量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她才会感到安心,踏实。

  然而,愤怒的恨火却越烧越烈。

  现实的每遭遇一次不公的待遇,看见一件恶意的声音,都会与美好的文学作品产生强烈的对比:虚构作品中,主人公往往如有神助,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无论前期他们遭遇了怎样非人的待遇,在故事将近尾声时,都逐一化解,抽丝剥茧——

  冤情得到翻案,仇敌不得好死;奸佞非死即伤,英雄……凯旋归来。

  可现实却是,无论再做什么,她的父母,还有那些一同遇难的人儿,再也回不来了。

  于是,她又迷上了恐怖与悲剧。在这些作品中,徘徊的亡魂会清扫一切,而心怀仇念的英雄往往会走投无路,千夫所指。在一番波折,柳暗花明后,故事的主人公往往以为自己逃脱命运,即将重新走上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时,笼罩在他们头顶的鬼魂便会悄然降临。

  他们或夺舍,或毁灭,或欺骗。轻而易举地便将主人公珍视的一切化为乌有。

  这就是命运吧。海瑟薇想。

  这就是这个世界运作的法则,是这个不值得被爱的世界中“好人不长命”的残酷真相——

  直到,她遇到莫里森。

  这位伪装成魔法师异族人鱼并不像巨人那样对她一味袒护,他会嘲笑她的愚蠢,也会蔑视她的善良。他会将一切敌人都视作渣滓,会为了自己所定下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不管对手有多难缠,多强大。

  海瑟薇觉得他很像某本书中,不断挑战推起滚落巨石的神使。(1)

  他不断地重复巨石落下又推起这一行为,即使这件事在她看来已经接近虚无无意——

  就像她所喜爱的故事中,王子被恶鬼欺骗,复仇雪恨后,重返王位后,却坐在王位上被夺取躯体,血洗王宫,亲手杀死了所有他爱戴的人。

  在海瑟薇看来,人类在神明面前,不过

  一介小小的蝼蚁。

  或许可以通过反抗获得短暂的成功,可终究逃不出那些奸诈狡猾之物的掌心——沦为祂们棋盘上的精美的水晶卒子,把玩过后、便随意丢开的玩物。

  但莫里森却从来不这么认为。

  他身上似乎有着一股蔑视一切气概。他谈起自己的父亲,明明可恶可恨,他却轻笑怒骂,始终保持着一腔怒火,仿佛他口中的一切并非他的遭遇,而是道听途说,从他人那里收集来的故事。

  海瑟薇很敬佩这种心态。

  无论目标有多么遥远,宏大,不可思议,都能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从不放弃。

  在他的批评与指引下,她达成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目标,做到了很多她已经都不相信已经能做到的事。

  最后,一步一步,前行至今。

  “没关系。”公主摆摆手,“你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会对皇室产生误解实属正常。既然你能从结界外赶回,一定是找到了不得了的线索吧。”

  海瑟薇点头:“据说教会的地下可能藏有线索。只是碍于来源,暂时无法确定消息的准确性。”

  小公主托腮若有所思:“……我明白了。我会尽快委托‘赤枫’核查这件事——你应该知道‘赤枫’吧?就是白盔骑士团的团长,瓦妮莎姐姐。”

  海瑟薇当然知道瓦妮莎。只是这么一想,当初忽然到访安溪市主持公道的瓦妮莎女士,竟然是眼前这位小公主的人?

  如果当时没有瓦妮莎女士公正的评判,她恐怕早已被凯瑟琳主任记过处分,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乱窜游荡。

  “殿下……”

  海瑟薇再次唤了莉珊德拉一声。一种数年来以为自己所看重的事物无人在意,无人理解,但其实一直有人与她同心同德,身体力行践行这条艰苦道路的感动油然而生——

  但一同升起的,还有深深的遗憾:

  这份迟到的正义,实在来得太晚、太晚了。

  她已经将身侧的莫里森先生视作了精神的支柱,优秀的榜样,奋斗的标杆——孤独无依等待太久,她已经丧失了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