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80
比他这个刚回京城的人,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陶青带着小家伙们熟悉京城,叶胥想方设法的打听以后的同事如何,剩下的叶父和叶姆也没闲着。
等荀文林几人拜访过后的第二天,叶父深觉现在这个院子压根不够他们住的。
若是只有他们一家人住,空间倒也是够用,可若是家中来了客人,他们那个小院便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叶胥在地方做官的那几年,他们一家人住的都是楚庭或者营州的知府府或者是巡抚府,就算是他们之前住的县令府,也比现在住的院子大。
他们一家人物欲不高,对于院子的大小,也没有什么要求,可现在这院子明显过小。
忽然间一家人拘在一个一院子中,倒是体会到了处处不便。
在地方做官的几年,叶胥为官之地也没什么相熟之人,加上叶胥对一些官场的往来并不怎么在意,并不需要什么人情往来,故而叶胥他们一家起初住的宅子不那么大,也是足够的。
再者,叶胥他们一家人口简单,并不像那些世家大族,人数众多。
每当叶胥入住当地的府邸时,总会有空出来的院子。
现在叶胥他们一家归了京,京中的一草一木不是地方所能比的。
虽说叶胥现在任职户部侍郎,但朝廷并未赐府邸,也不像在地方那般,有专门的府邸。
再者,叶胥的好友大多在京城,这一来二去,人情往来少不了,他们之前住的小院子便显得有些不够用了。
买个大一些的宅子迫在眉睫。
因着叶胥和陶青他们二人都有正事要做,所以看房子买房子这事,叶父和叶姆便自觉的揽了下来。
在叶胥休沐的这几天,叶父和叶姆跟着房牙接连看了好几座宅子。
一番对比之下,他们敲定了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且离上朝也近的房子。
原本这般好的宅子是轮不到他们的,可宅子的主人似乎是急出,他们才捡了个便宜。
细问一下才知:当真是巧了,这座宅子正巧是自请乞骸骨的前户部侍郎。
因着户部侍郎准备告老还乡,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并未能有个好前程,若是将京城的宅子留着,可能也保不住,户部侍郎一番合计,还不如变卖了的好。
又恰巧被想要买宅子的叶父和叶姆看上,叶胥对于叶父和叶姆的眼光很是放心,买房这事已经全权交给他们办了。
等叶父和叶姆敲定之后,叶胥和陶青忙里偷闲看了一眼,觉得这房子不错。
之后,叶父便将这宅子买了下来。
叶胥一家搬进来之后,见这院子与他们之前住的巡抚府别无二致,甚至比那里还要奢华。
叶胥在心中默默的想:若是只凭借户部侍郎的俸禄,自是无法买下这么大的一座宅子,也不知这侍郎私底下私吞了多少钱财。
叶胥在家呆了几天,大概对现如今这朝中的流派和户部官员的处事风格和性情了解的差不多之后,也正好到了叶胥要去户部赴职的时间了。
说来也巧,叶胥赴职的时间,正好赶上上朝的时间,以现在叶胥的品级,自然是有上朝的机会。
时隔多年,叶胥再一次开始早起上朝,这也是叶胥高中之后,第一次上朝。
之前因为品级不够,叶胥虽说每日要去当值,也不过是在宫中当值,并没有上朝的机会。
仔细说来,这也算是叶胥第一次身为官员上朝。
叶胥起床时,陶青睡得正香,许是昨夜闹得久了,有些劳累,陶青并未醒来。
加上叶胥下意识的放轻了动作,自是没有扰到陶青的清梦。
叶胥站在大殿上,低着头,手持笏板,静静的听着大臣和皇上的发言。
此时他的品级还未达到能亲口参与皇上所要讨论之事,能参与讨论的一般都是从一品的各部院尚书和督察员左右督察史,像他这种侍郎品级的官员,总归是不能越过尚书去参与讨论。
况且,叶胥还尚未去户部报道,他只知晓户部主要是负责土地、赋税、户籍、财政收支等,但他并不晓得自己在户部具体的事务,如此,叶胥就更加没有立场去参与讨论。
于是,叶胥只能做一个只会呼吸,充当人数的稻草人,静等下朝。
叶胥不知自己站了多久,终于仙乐般的声音,只听那大太监高声喊道:“退朝!”
叶胥从未有那一刻像今日这般喜欢这个大太监的,自上朝以来,叶胥从方才思索着笏板的材质,到不知陶青现在起了没,以及户部中午吃什么饭。
虽说叶胥跑神,但他的思想跨度极大,若是再不下朝,他可能要天马行空的思索微分方程的推断和扩展。
下朝之后,叶胥便自觉的到跟着户部官员到户部报道。
他的顶头上司户部尚书被皇上叫了过去,应当是有别的事宜不便在朝堂之上商量。叶胥想。
这般想着,叶胥很快便到了户部办公的地方。
等叶胥报道之后,便有人引着他去了他以后要办公的地方,叶胥看着空落落的桌面,一时间竟不知该做些什么。
正当叶胥准备光明正大的摸鱼时,便有人抱来了一摞公文,道:“叶侍郎,这是上一任侍郎石侍郎的公文,现如今,石侍郎已经告老还乡,如今您来接替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