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于战场的诗

  来人正是蔡邕和卢植。

  蔡邕身着淡蓝色长袍,慈眉善目,举手抬足间儒雅非凡,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卢植身穿黑色金边长袍,身材魁梧高大,留有长须,目光极具威严,身长八尺,腰间佩戴长剑。

  两人虽然都是大儒,但不同的是卢植还身负高强武艺,可谓是文武双全,所以眉目间总有一股肃杀之意,让人不敢直视。

  “见过蔡大儒,卢大儒......”

  所有名士见到来人纷纷拱手拜见,以示尊重。

  两人在文坛上的地位极高,想要拜他们为师的人数不胜数。

  蔡邕哈哈一笑,说道:“诸位俊杰无需多礼,诸位能应老夫相邀而来,老夫甚是感激,今日府上聚集了众多年轻一代的俊杰,吾等以文会友,最后选出十首最佳的诗词,吾会将其收录典籍之中。”

  “什么?这可是莫大的荣幸啊!若是能被蔡大儒收录,定能名留青史。”

  “不错不错!蔡大儒的手写的典籍一定会被后世奉为圣贤书,如果我们的诗词可以收录其中,当然会名留青史。”

  “是的,要是我的诗也能被收录其中该有多好啊!”

  蔡邕的话使得人群骚动起来,他们双眼放光,似乎有些迫不及待要展示自己的才华了。

  “老夫知道大家都已经在摩拳擦掌了,让吾等移步正堂,老夫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吃食,美酒,让吾等开怀畅饮,颂吟天地。”

  “多谢蔡大儒......”所有人齐齐开口。

  随后二三十号人浩浩荡荡地朝着正堂走去,期间有一个极其漂亮的“公子”带着一个仆从加入进去。

  两分钟后众人纷纷落座大堂,因为考虑到有一些俊杰会自发而来,蔡邕多准备了几张桌子。

  袁术袁绍兄弟坐在一桌,曹操和苏铭坐在一桌,郭嘉和荀彧坐一桌,他们也是最靠前的位置。

  还有就是何咸、陈宫、杨修等人也是坐在前面的。

  落座后蔡邕先让大家享用美食,并没有着急让他们作诗。

  良久,蔡邕开口道:“今日吾等会定三个主题,诸位俊杰围绕主题作诗,让我们有请子干兄为大家出题。”

  “啪啪啪......”

  话音落下苏铭、曹操等人纷纷鼓起掌来。

  卢植闻言开口道:“应伯喈兄相邀,今日见到我大汉的俊杰,老夫心甚慰,大汉有你们,国威定当如日中天,终有一天会万国来朝!”

  “啪啪啪......”

  “现在外族对我大汉虎视眈眈,老夫就以沙场为主题,也让老夫看看尔等心中的抱负。”

  “好,陈某先来!”

  这时一个身着华服的锦衣公子站了起来,他乃是太中大夫陈藩之子。

  “原来是陈子远,据说他的才学不凡,今日倒能见识一番。”

  “是真是假,今日一看便知!”

  后面的几桌低声议论着,苏铭、曹操等人纷纷望去。

  只见陈逸皱眉沉思片刻,出声道:“千军万马欲压城,金戈铁马战鼓鸣。”

  此句一出,众人皆惊,就连曹操都忍不住赞叹道:“好气魄!”

  陈逸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蔡邕点评道:“好,子远贤侄短短两句就将战场上的紧张形势表达出来,却又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即使敌军有千军万马,吾等依旧坚守城池,雷动战鼓。”

  “多谢叔父盛赞!”

  杨修见陈逸大出风头,岂能示弱,两人对视一眼,火花四溅。

  他当即起身,朗声道:“烽火连天燃边疆,战士浴血守边关。”

  卢植点头道:“妙,直接将战争的残酷本质体现出来,又把将士视死如归的决心完美表达出来,德祖贤侄写的不错!”

  “多谢卢叔父!“杨修拱手道。

  其余人见状纷纷展示自己的才华,一时间佳句频出,现场热闹不已。

  苏铭转头笑道:“孟德不作诗一首吗?”

  “操见过凌云兄的才华,实在不敢班门弄斧啊!”

  “这可不是我认识的孟德兄啊!你怎会惧怕他人?”

  曹操闻言内心一震,是啊!他曹孟德又岂能惧怕他人?

  “哈哈哈,多谢凌云兄指点迷津!”曹操大笑一声,面向众人道:“杀声震天惊云霄,血染旌旗展豪情。”

  卢植闻言目光一凝,望向曹操,出声道:“早闻骑都尉曹孟德才学不凡,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多谢卢公夸赞!”

  “小......公子,这些人都好厉害的样子啊!”坐在后面的玉莹小声道。

  “是不错!可是苏公子为何不作诗呢?难道他不擅诗词?”蔡琰喃喃道。

  “公子,苏公子或许还没想出手呢!我们等等看便是。”

  “有道理,我们接着看看!”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