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送刘伯安之任洛阳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看向了神威不凡的苏铭。

  只见他身着一袭白衣,剑眉星目,鼻梁高挺,睫毛狭长,长发随风而动,宛若谪仙。

  “哈哈,刘大人既然这样说了,那苏某就献丑了。”苏铭大笑一声,在原地徘徊了两步,说道:“这首诗就叫《送刘伯安之任洛阳》”

  刘虞听到这个名字眼前一亮,如果这首诗作的好,单单凭借诗名就足以让他被世人所知。

  苏铭想到了王勃的一首诗,不过需要略作改动,否则不符合此时的意境。

  “伯安镇幽州,风烟望广阳。”

  第一句就点出了刘虞多年来的攻击,让他内心极为感动,心想终于遇到了一个知己。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两句可以引起很多在外任职官员的共鸣,他们大都背井离乡,到偏远地区就职。

  多年来处于幽州苦寒之地的刘虞闻言更是感慨不已,眼眶渐渐红润起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刘虞听到最后一句,将眼角的泪水拭去,堂堂七尺男儿,确实不该如多情的女子一样哭泣。

  随即大笑道:“哈哈......好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大人名不虚传,大汉第一才子,非你莫属。”

  “刘大人谬赞了,珍重!”苏铭拱手笑道。

  “好,希望我们可以在洛阳相见。”刘虞虚空拱手,随即率领队伍远去。

  “刘大人再见!”

  “刘大人保重啊!”

  周围的百姓非常不舍,可见他们对于刘虞这个幽州刺史甚是爱戴。

  他的怀柔政策让幽州稳定了许多年,经济更是得到稳定发展,百姓拥护也属正常。

  这时郭嘉笑道:“主公方才作的诗又是足以名留青史的绝句,主公的才情空前绝后也。”

  “哈哈,奉孝何时学会拍马屁了?”苏铭大笑一声。

  “主公这可冤枉我了,我这是实话实说。”

  一行人骑着马往城内而去,边走边聊。

  至于典韦和许褚两个大老粗则是不明白诗中的意思,不过看其他人的表情,似乎很厉害的样子

  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迷茫之色。

  “傻小子,是不是听不懂?”典韦出声道。

  “哼!你也听懂,不要以为俺不知道。”许褚冷哼道。

  “俺跟在主公身边这么久了,怎么会不懂?你太小瞧俺了!”

  “真的假的?那你说给俺听听,刚刚那首诗是什么意思?”许褚狐疑道。

  “咳咳......下回再告诉你,驾......”

  典韦说着加快速度,不再与他交谈。

  “俺就知道这个傻大个不会,还敢在俺面前装。”

  许褚说着露出一副俺很聪明,谁都别想骗俺的表情。

  很快众人回到刺史府,大门口上面的牌匾也换成了苏府。

  苏铭坐在首座上,开口道:“奉孝,迅速将【曲辕犁】传至幽州各郡,让所有的百姓都能用上。”

  “是,主公!”郭嘉拱手道。

  “子言,酒坊的事情尽快落定。”

  “是,属下已经在物色位置了,明日便可动工。”甄逸出声道。

  “主公,幽州各郡需要免除赋税吗?”郭嘉问道。

  “我现在只是刺史,只有监察权力,没办法颁布这个政策。”苏铭摇头道。

  “说的也是,此时只能等主公彻底掌控幽州后才能实施了。”

  在大堂内商量了半个时辰,将所有的事情敲定后,苏铭转头道:“汉升,吾等去军营看一下,先将兵权收拢。”

  “是,主公!”黄忠拱手道。

  广阳郡的太守是刘和,苏铭要收拢的是刺史府的兵权。

  原本这里是没有刺史兵马的,是刘虞为了抗击异族,特意建立的,这也是经过朝廷同意的,他自然要代收。

  广阳郡分为两个军营,一个东部,东部是刺史府的士兵所在,一个西部,西部是太守府的府兵。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广阳郡东部的军营。

  五人骑马进入军营,没有多余的人。

  苏铭居中,典韦、许褚一左一右,黄忠,童风在最外面,他们并列骑行。

  前方军营的士兵一个个慵懒地坐在地上晒太阳,聊着天,时不时发出一阵爆笑。

  苏铭五人来了也没有人接待,全都视而不见。

  黄忠见状运转真气,声若洪钟道:“新任刺史苏大人来了,尔等还不快快参见!”

  巨大的声音在他们的耳边响起,让他们心神一震。

 &e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