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盐卤
msp;孟晚:“!!!!!”
他扯扯常金花,后者会意,豪气的说:“那来二十斤的。”
孟晚拦住她,“别别别,姨,十斤就够了。”
两人买了盐卤出来,孟晚把筐拎过来自己挎着,心下安定不少。
路过一条小巷,常金花不住往里看,身子都微微倾斜起来。
孟晚道:“表哥所在的私塾在这里面?”
常金花回神,苦笑一声,“大郎的私塾在镇西头,这条巷子里是我娘家。”
她像是不愿多说下去,孟晚岔开话题,“若是真能成功做出豆腐,咱家还差了个木头托盘压豆腐。”
常金花琢磨说:“隔壁田家村就有木匠,到时去打一个便是。”
她们边说边往外走,步子不急不缓,因着早起来得早,到了镇上又立马去买了盐,现在也不过巳时。
“花娘……”身后有位老人呼唤。
常金花眼角的褶皱加深,表情似带着些胆怯,回头对着追来的老妇人低声唤道:“阿娘。”她近四十岁的人了,在亲娘面前也会露出这种闺中才有的小女儿姿态。
“你……你……唉!”老妇人热泪盈眶,想责骂常金花,又心疼她死了丈夫孤身带孩子长大如此艰难,想叫她回家坐坐,又想到当家作主的儿媳妇怕是不允,万般心绪涌上心头,真叫她只能流泪。
“娘,你别哭,我日子过得不苦。”常金花只得回身安慰她,自己却也红了眼眶。
孟晚在旁边手足无措的站着,原来这就是宋姨的母亲,母女分明住的不远,为何是这种久别重逢的姿态?
常母年过六旬头发斑白,她颤颤巍巍的扶着女儿的手问:“我们娘俩三年未见了,你在村里过得如何?亭舟可还好?这个小哥儿是……亭舟娶的夫郎?”
常金花语气哽咽,“娘,你安心,我夫婿留下的积蓄不少,亭舟也孝顺懂事,我过得并不苦。”
她拉着孟晚的手,在老母亲面前也没遮掩,“这是我给亭舟相看的夫郎,还没过门。”
常母身形矮小,她微仰着头看向孟晚,“哦,孕痣鲜亮,是个好孩子。”
孟晚略显尴尬的对常金花说:“姨,旁边的面摊上有长凳,你扶阿奶过去坐着聊吧?”
“不不不。”常母拒绝道。
“我是出来给你二弟家的雨哥儿买糕吃的,不能与你多说。”
常金花知道她二弟妹有多跋扈,不敢让老娘为难,“那你快些回去吧。”
若是早两年看见老娘,还敢说句等亭舟中秀才再去看望她,如今却也说不出口了。
常母看着女儿衰老许多的脸庞,到底是没忍住从钱袋里抓了两粒零碎的银角。
知道女儿好强,她一句话也没说,趁她扶着自己的功夫偷偷塞进孟晚手上的篮筐里。
孟晚张口欲言,老太太临走前却横了他一眼,孟晚只好装作没发现。
常母看着老娘颤颤巍巍离开的背影,垂头抹了抹眼泪。
回村子的一路上常金花都兴致不高,回到家后坐在炕上一言不发,篮子里有银子,孟晚不敢乱动,将它提进屋子放在常金花脚下他便默默退了出去,
喂完了鸡,孟晚称了两斤黄豆用清水泡好,首次做他怕出错,还是少来点先试试。
做完这些已经晌午了,但宋亭舟不回家的时候,他和常金花都是一天两顿饭食,不光他家,村里皆是如此。
孟晚劳作了半天,早上那两碗粥早就消耗光了,肚子咕咕叫了两声,灌了几碗凉水往下压了压,他琢磨起碾黄豆的事。
豆腐制作起来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属于那种如果没有别人说豆腐是如何如何做出来的,一般人基本是想不出方法的,但若知道了法子,其实步骤真不算繁琐。
三泉村中有片晒晾粮食的广场,被夯实的光滑平整,中间还有两个碾子,一大一小,也不知是哪年谁家的,总之一直都在那儿放着,谁用谁使。
大碾子沉重,只有壮汉和牲口能拉得动,小的那口孟晚走去晒粮场试了试,还好,目前拉着是不费力的。
他想起集市上豆腐摊的夫妻俩,集市上人流量那么大,他们却只做了三盘豆腐,想必是附近村子的消耗力就那么多,那平常在村子里卖,每天一板豆腐能卖光都是好的了,若是到镇上叫卖他脚力又不行。
孟晚有些心烦,算了,明日先做出来卖卖再说,总归成本低廉,不至于赔了。
晒粮场的粮食堆得越来越多,难为村民们各自都记着谁家的是哪堆,晾好了收回家又有另一家补上。
整个村子都热火朝天得收秋,只有闲赋在家的宋寡妇和孟晚显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常金花做了多年寡妇最懂避嫌,从来不往人多的地方上凑,孟晚却是个闲不住的,不是上山挖个野菜,就是在村头河边逛逛,村民们也都习惯看到宋寡妇家的小哥儿乱跑,总归对他态度都算和善。
“晚哥儿,你自己在这儿拉碾子玩?”田家也在收秋,但她家劳动力多,田大伯夫妻,两个儿子田兴田旺,四人在地里,家里竹哥儿在家做饭送饭,洗衣喂牲口,小梅有时候在地里拾散落的稻穗,腻了便找借口跑到晒粮场翻粮食,又偷了半天懒。
孟晚对着她笑笑,“我这可不是玩。”
“不是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