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同窗

我画?”

  “这些出自他手?”

  “不可能吧?”

  不说黄老板回到家是越想越不可思议,巷子里摆摊的四个老头怕碍着孟晚的生意,也早就回自己摊子守着了。

  今天整个水泉镇离得远的、近的村民,都来镇上采买东西,哪儿哪儿都是人,此地本来不算人多,汇集了人后便引得大家都往里面钻,看见孟晚卖的年画好看便想买上两张,舍不得多花几文的便照旧买他们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孟晚也算是带动了整个巷子的人气,买年画的比往年都多了。

  “一个未出嫁的小哥儿如此抛头露面,真是有辱斯文!”孟晚这头忙的热火朝天,一道煞风景的声音就传到他耳朵里。

  他刚递给个大伯两张福字,百忙中抬头看了眼出声的人。

  一个穿的和宋亭舟差不多的书生,棉布长袍,头上戴着布巾,眼小头又大,左手拿着本书,似模似样的敲击右手手背,腰背挺得板硬,肚子又大,那样子孟晚都怕他厥过去。

  孟晚面带微笑,语气淡定的问:“这位大伯,请问你是我家哪房亲戚?”

  他一抬头那位大肚书生便看呆了眼,自己魂都找不到飘到哪儿去了。

  “我……我此前并未,并未……见过你。”

  “不对,什么大伯?你在对谁说话。”那书生回过神来还在自己左右张望起来,以为孟晚不是在对他说话。

  孟晚笑意一收,“就是在和你说话,既然这位大伯不是我家亲眷,你管我做买卖作甚?我是趁着集会卖些福字补贴家用,又不是在偷在抢,街上还有很多哥儿女娘拿自己绣的帕子、打的络子去买,难道大伯挨个儿去说人家有辱斯文?”

  泉水镇这么个偏远小地方,有的人家都穷的卖儿卖女了,谁家哥儿女娘是闲赋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连常金花这样恪守成规,怕人闲话的寡妇,一旦能赚到钱,也不在乎闲话了,丝毫没有犹豫的敞开门来卖豆腐。

  这书生不过是见他这儿围的人多,过来找存在感,在弱势群体面前卖弄他的高尚吧!

  周围人都在看着,那书生脸涨的通红,虽他长相平平,意外的是肤色十分白皙,这一脸红连着脖子都红透了,活像是消防栓成了精。

  “我……我尚未弱冠,才十九岁。”

  孟晚无言以对,他一番长篇大论,这位只辩了个年龄问题?

  不堪一击。

  “张兄,既不买我家东西,烦请移步吧。”宋亭舟本来一直蹲在地上给孟晚递画,此时见到熟人忍不住开口。

  “宋兄,你怎在此处,这是令弟?抱歉,我真是不知……”

  被个小哥儿数落本就丢人,谁想到卖家竟还是同窗!

  旁边围着的人群看了场热闹后,见他如此磨唧又着急起来。

  “后生,不买便往一旁挪挪,我买了年画后还要去肉摊子上买肉呢。”

  “让一让,让一让啊。”

  “还是读书人呢,这么不明事理,莫不是富贵人家的孩子?”

  “小哥儿快些给我拿画,还有别的东西没买呢,哪儿有时间耽搁。”

  张姓书生掩着面退开,可能是往日与宋亭舟关系是真不错,走前还不忘道了句歉,“宋兄莫怪,我是真的不知。”

  除了这个小插曲外,孟晚摊子上的生意一直不错,约摸着快到晌午的时候,摊子上的福字、春联和春蛇图已经,都卖空了。

  孟晚站的腿酸,见春联都卖空了后赶紧坐下歇着。巷子里其他摊子也都卖的七七八八了,只有红庙村的老头带的多,还有零散的人在买。

  宋亭舟将他们面前铺着的杏黄色布料收起来,背篓刚才一直充当钱匣子用,铺满了一寸高的铜板堆。

  孟晚见他收拾,也挪了过去,“我拿布兜着,你往上倒。”

  他仔仔细细的拿起黄布围成个兜,放在自己两腿间,双手攥紧了布。宋亭舟抬起背篓往黄布兜里倒铜板,哗啦啦的脆响声听得人身心愉悦,但也惹来几道窥探的目光。

  如今可不是什么遍地摄像头的法治社会,孟晚捏着自己酸痛的小臂,担忧的戳了戳宋亭舟硬实的臂膀,用最轻的声音说:“表哥,咱们钱这样拿着是不是不太安全啊?”

  因为声音太低,前面那个表字几乎为不可闻,宋亭舟本来在弯腰准备背上背篓,听到后面的一声哥后,便不自觉心中一荡,面色也跟着柔情起来,“不怕,一会先去钱庄换了碎银,而后再去逛集市。”

  辛辛苦苦赚的钱可不能弄丢,孟晚紧跟在宋亭舟身后,盯着他背后的背篓。

  出了巷子就是书肆,两人先拐进了进去,不料方才那个张姓的书生也在,孟晚一直操心钱的事,倒是忘了问宋亭舟和他认识了。

  “张兄名唤张继祖,与我同在私塾读书,同窗已有七年。”似看出他的疑惑,宋亭舟轻声对孟晚解释。

  孟晚心中其实也有猜测,镇上就那么一家私塾,读书人应该都是在那儿读的书。

  其实他一直在怀疑镇上私塾的教学质量,宋亭舟那么勤奋,起早贪黑的读书,怎么考个秀才这么多年都没考上呢?

  今年就算了,明年若是还没考中,孟晚是琢磨着多赚点钱,把宋亭舟换到县城上的私塾去。

&em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