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那是他们心碎的声音
进一步发生。第三,养殖人员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及时将粪便和污水处理好,可采取粪便堆肥发酵,高温灭杀微生物病原体的手段,防止细菌病毒进一步传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饭店里的同志们听得聚精会神,听得都痴了。很多人纷纷拿出笔记本,逐字逐句地记下来,
旁人笑他“记什么,都考完了”,那个记笔记的同志连头也不抬,埋头奋笔疾书,“这些都是珍贵的知识哩,这是难得的机会!”
没带纸的同志赶紧问别人借,草稿纸被借光了,有的干脆拿笔记在了自己的掌心、胳膊上。
他们那对待如饥似渴的精神,那股对待知识热情的劲头,叫林红樱为之动容,忍不住多讲了几句。
然后多挣了点怨念。
……
爱国国营饭店。
“和平农场”负责笔试招聘的几个干事收完卷子后,聚在一块吃饭。
农垦部黑省下属农垦局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单位,单和平农场下属就有十八个农场,因为缺人才缺得狠了,每年都要去各地的大学抢人才。可是这边条件太艰苦、偏僻,太寒冷,没有多少高级技术员愿意过来。
否则怎么叫北大荒呢?
一个干事说:“四分场你们今年够狠的,开出的待遇都快要赶上八级钳工了吧!”
“哎,别提了,眼看着将近年底猪一批批地病。咱厂长急得嘴巴都长泡,亲自跑了好几趟到京城请了高校、研究所的专家。他只要能渡过难关,一个月开出一百都愿意。”
这时他们听到了一个年轻女人即兴的讲解,蓦地眼前一亮。
“听听!咱东北也不是没人才的嘛。”
他们听着都听入迷了,等那女人说完再起身去追,发现人家已经骑上单车不见人影了。
恨不得给自己几巴掌。
……
林红樱算了算自己的怨念,决定奖励自己,去供销社补充点生活物资。
这个年代比较特殊,各类物资极度贫匮,没有条件开放市场经济。因此国家采取的是“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方式。每个月给城市户口的居民发定量的粮食、生活用品票券,凭券购买物所需资。
供销社就是凭票券购买商品的地方。
它是这条街最气派的房子,来往的顾客挤满了商店。
货架上摆满了物品,不过种类却不多。小得像豆腐块的火柴盒,老式的搪瓷盆瓷面油光可鉴,白花花的白球鞋,还是这个年代稀罕物的手电筒……
来供销社购买生活用品的老百姓却特别多,队伍排得老长,一路排了十几米。
商店里售货员跟顾客几乎要用喊的方式互相沟通,顾客震惊地问:“什么?没有挂面了,那有没有白糖?”
精明的售货员利索地说:“统统没有!全卖光了,明天早点来。”
顾客哆嗦了一下,犹豫地问:“那我要一斤鸡蛋,但我没带蛋票,用一斤全国粮票换可以吗?”
“同志你做梦呢,鸡蛋多金贵!”售货员嗤地一句,“现在家禽养殖困难,供应少。两市斤粮票能兑换一斤鸡蛋。你一斤粮票呢,只可以换四只鸡蛋。”
听了几耳朵的林红樱若有所思。
现在国家发行的票券大大小小有几十种,买东西既要票券也要钱,但供销社的商品经常供应不足,有时候老百姓想要的东西没了,换一样东西购买票又没带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同等价值的票券可以兑换。
生活物资的紧缺,造成了极大的供需紧张关系。以至于大家看见有人在排队,跟上去排就是了。
等林红樱反复地把《农业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遗传学》温习数遍,终于轮到了她。
她捏了捏自己站得酸麻的大腿,酸痛得不像是自己的。她提起双脚迈向柜台,“挂面多少钱?”
售货员嘴皮子利索地骂道:“没有挂面、没有挂面,还要强调多少次!你聋啦?”
林红樱被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这个年代的售货员是正经的编制工作,福利好、油水多,因此气焰很嚣张,把顾客看做上帝的售货员只有后世才有。
林红樱没有生气,耐心地说:“好吧,我想问问煤炭多少钱一斤?”
她又问了布、油、糖、饼干、酱油的价格,售货员不耐烦地指了价目表给她。
最后“囊中羞涩”的林红樱指着价格表,说:“我需要一块肥皂,一支牙膏,我用粮票换。”
林红樱不缺粮食,但她还没办法解锁牙膏、肥皂这种略高级的生活用品,只能在供销社购买。
幸亏60年还没推行工业券,万能的粮票能当各种票券使。
林红樱的话音刚落,不仅售货员纳闷住了,大伙心里也有点纳闷。见过用肥皂票、牙膏票、煤票换粮食的人,可却很少见人用金贵的粮票换这种没用的玩意儿。真是败家娘们儿!
售货员告诫她:“粮票换了可就没了!”
因为赚了一大笔怨念,工作眼看着也有了着落,林红樱显得心情不错,“没事,你帮我换吧。”
她爽快地买了一堆生活用品,牙膏、肥皂、百雀羚、木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