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长安

  朱元璋的眼里,是一堵他从未见过的城墙。

  可即便是他从未见过这样的修造方式,但他也完全可以肯定,这堵城墙坚不可摧。

  他面前的这堵城墙,完全可以分为两个主体。

  主城墙和应天皇城的城墙一样,都是内有夯土,外砌城砖,下宽上窄的梯形造型。

  可这里的每一块城砖,不论是大小规格,还是城砖之间的结合缝,都非常的统一。

  乍眼一看,简直就像是一个师傅完成一般!

  可这么大的工程量,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师傅完成呢?

  很显然,他们的造砖工艺和施工工艺,都远优于朝廷工部的那些个专家。

  不仅如此,主体城墙的外面,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堵一人宽的三角形支撑立墙。

  而这间隔修筑的支撑立墙,又足以让城墙主体稳固如山!

  朱元璋看着两面支撑立墙之间,加盖的守城军士的值守住所,也是不免再次暗自夸赞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林昊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才华的人。

  可他却把他的才华用错了‘方向’!

  也就在朱元璋专注于,这城里城外两个模样的城墙之时,

  他身边的毛骧看过之后,不禁好奇自语道:“站在城外看起来,跟年久失修的农家土墙房子似的,可里面却修得这么好?”

  “别人都是把表面功夫做外头,这里却是把表面功夫做里头?”

  “可做在里头的,又能称之为表面功夫吗?”

  朱元璋听到这里,目光就变得更加的深邃了。

  也就在朱元璋思考如此修造城墙的真正意图之时,专注于城里风景的马皇后却是激动了起来。

  为了不让身份曝光,她才勉强压低音量道:“重八,这完全就是一座小的盛世长安城啊!”

  “还真是没想到,外面看起来像极了农家土墙,里面却是这么一番繁华之景。”

  “我就说嘛,这里面一定有应梦贤臣给你的惊喜!”

  朱元璋顺着马皇后的目光看去,几乎可以一眼看尽城内的繁华盛景。

  他们的面前,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宽阔大道!

  而这条大道的两边,则是坊市布局的崭新房舍,这些房舍的修造工艺,还颇具盛世唐风。

  大道两旁的临街房舍,更是全都门面敞开,各自做着自己的生意。

  车马行于道路中间,过往人流走在两边,他们或三五成群的一边聊天一边赶路,也或进出于这一路上的店面。

  顺着这条贯通南北的大道看去,还能看到视野的尽头,有一堵挡住塞外风光,且连接山体长城的城墙。

  只是由于距离太远,他们也看不清楚这大同县城的北城墙,到底长什么样子。

  他们之所以不用站在高处,就有如此广阔的视野,还是因为这大同县太过平坦的缘故。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大同县的平坦程度的话,那便是除了城外的山体长城,以及连接两自然山体和长城的县城北面城墙,就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关外的骑兵了。

  也正是因为这极为易攻难守的平坦地形,才造就了‘大同城下打草谷’的说法。

  千百年来,关外的游牧只要一旦缺人缺粮,就会第一个惦记大同。

  本来嘛!

  有软柿子捏,谁还会去捏隔壁雁门关这个硬核桃!

  也正因如此,有史以来的中原汉家王朝,才只会把这里作为重点军镇来建设。

  唯一一次的大力发展,还是北魏拓跋占领这里之后,把这里作为京城来建设。

  因为北魏拓跋的大力建设,这里就有了‘曹魏邺城’和‘汉长安’的影子,以及边城的民族文化特色。

  可经过蛮元近百年的蹂躏,这座城市又几乎只剩下了地基和基本格局。

  林昊来到这里之后,苦心经营三年,才让这里又变成了马皇后眼里的,盛世小长安!

  马皇后一想到有关这里的相关历史,眼里的满意之色就更胜之前了。

  朱元璋看着此刻的马皇后,也是不自觉的愁上眉梢。

  朱元璋再看眼前盛景,自然也能体会到林昊的才华与不易。

  虽然朱元璋读书不算多,但他也懂得‘以史为鉴’的道理,经过后天的努力,他对历史的掌握,自然也非常人可比!

  可也正因如此,他才更加的忧愁!

  “快看,这里还有地图指引。”

  “不论是去做生意,还是去县衙办事,又或者是找吃住的地方,上面都有写明。”

  “......”

  不等朱元璋接话,马皇后就注意到了进城大道边上,有一块颇为显眼的指引标牌。

  这面刊在墙上的地图指引之上,赫然立着‘欢迎来到大同县’七个大字。

  而这七个大字的下方,也围着不少首次到来的客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