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朱棣一生功绩!洪武君臣振奋!

  天幕之下。

  汉武帝年间。

  刘彻跟着视频代入感极强的跳着脚嗷嗷叫。

  “这太子行不行啊?他知道个屁!听听他说的那什么混账话,什么叫挑个软柿子捏捏得了?身为武将要是就这点出息趁早完蛋得了!”

  卫青和霍去病也义愤填膺的附和。

  “就是!要打就要挑最强的去打!把强的打服气了,弱的自然就不敢放肆了,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刘彻紧跟着下定论。

  “这太子不行!误国啊!”

  桑宏羊等文臣在一旁跟着头大,劝谏道。

  “陛下息怒,各朝代国情不同,亦不可同日而语啊。”

  唐太宗年间。

  李世民嘴撅的差点能挂油壶,一边还骂骂咧咧的。

  “这小子怎么回事?还太子呢!他以为谁封他做的太子?居然跟群臣站在一边也不跟他亲爹一边!不孝子,不孝子!”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见状立马见缝插针。

  “没错啊陛下,如此看来,太子监国一事实在不可取啊!”

  李世民眉头蹙了蹙,不情不愿的勉强放下了这个念头。

  “行吧。虽说如此,承乾确实是还有许多不足,给他再多找一个太傅,每日的课程再多加两个时辰!”

  魏征点头应是。

  “敦促太子于国乃是好事,陛下能想通最好了。”

  东宫,李承乾又连着打了几个喷嚏,心中莫名的涌上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秦始皇年间。

  嬴政不耐的皱着脸,冷森森道。

  “他这皇帝当的什么?太子臣子居然都敢对皇帝的决定有意见?简直不知死活!皇帝的权柄莫非是笑话不成?!”

  赵高笑眯眯的奉承。

  “陛下,不是所有的帝王都像您一样的,想必这些后世的帝王早就不可与您现在同日而语了吧!”

  嬴政冷冷的哼了一声。

  “群臣暂且不论,看来立太子的事情暂时可以不用考虑了,人只要手里握了一点权柄,怕是就开始痴心妄想了。”

  他绝不会允许有人分走他的权柄,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机会。

  ……

  天幕悠悠然继续播放。

  属于战场的雄浑歌曲终于缓缓落幕了。

  换句话说,这部属于朱棣的史诗赞歌也要落幕了,因为朱棣的一生是属于战场的,生于战场,亦死于战场。

  运河湍湍流淌,永乐大帝华府龙袍站在船只的甲板上含笑看着四面八方,在他身前,是恭敬的携众多海船归来的郑和,在向他禀报着这一路的见闻和所得。

  百姓的渔船间或也能在运河的岸边三三两两的停靠着,人人眉目舒展,安居乐业。

  金色的光芒慢慢的环绕于画面四周,隐约有龙腾虎啸之声。

  裹着金边的水墨画大字慢慢浮现。

  【疏通运河,六下西洋,促使国内南北通商,经济发展,大明由此国运愈加昌隆。】

  画面如百叶窗一般慢慢划过。

  堆积成山的书籍摆放在四面八方的桌子上,身着璀璨龙袍的帝王低头翻看着其中一部,一旁跟随着的是负责修书的一众文臣,无不拜服。

  【《永乐大典》这部名留青史的百科全书由此修筑。】

  这一页于是再次翻过。

  威武雄浑的皇城俯瞰图如画卷一般慢慢铺展开来,帝王携带无数臣子站立在宫门前方不远处,目光悠悠,仿佛昭示着一个新篇章的展开。

  【迁都北京,太子朱高炽留守南京,天子朱棣亲自镇守北方,设王都于此,震慑北方蛮蒙,此乃天子守国门!】

  古道黄沙,西风瘦马。

  雄武帝王终于走不动了,发出了老牛拉风箱一般的喘息,终于在马背上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在他面前是还未抵达的王都,在他身后是瑟瑟发抖的蛮夷,北风哀嚎,仿佛在为这位传奇一生的帝王送葬。

  【病逝征途,享年六十五岁,庙号太宗(后嘉靖年间改为成祖),谥号——文皇帝。】

  洪武年间。

  伴随着天幕一帧一帧的闪过,洪武君臣几乎看花了眼睛。

  不少殚精竭虑的老臣都没忍住用袖子小心翼翼的抹掉掉下来的泪水,有些哽咽。

  身为创造王朝的老臣,他们亲眼看到了后辈带领着王朝走向兴盛,如何能不激动,又如何能不高兴!

  臣子高兴,身为帝王的朱元璋只会更高兴!

  亲眼看着自己的王朝强盛,他怎么可能会不高兴!

  “好孩子,快过来爹爹这里!”

  他难得不再绷着脸,堪称和颜悦色的朝着朱棣挥了挥手,让他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