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强硬态度,谁阻拦我就砍谁!

  秦墨想过,在这个时代的民众必定过的很苦。

  各种赋税压在身上,连喘气都难。

  但是,真正看见全貌的那一刻,秦墨还是被震惊了。

  甚至说,简直是骇人听闻!

  除开最基础的人头税,田税之外,竟然还有一大堆其余的税收,过路税,垃圾税,开窗税,生孩子税,娶媳妇税都来了。

  真是想方设法的去剥削百姓手里拿本就为数不多的粮食,金钱。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人呢?

  这怎么能不怒?

  死死的攥紧了拳头,秦墨的眼神好似要吃人一般。

  一时间,人人自危,脑袋埋的一个比一个低。

  张扬也是头皮发麻,张了张嘴,有苦说不出。

  这种事情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秦州是秦家的封地,其实很多东西能够流行起来,也是秦家开了先河。

  此刻,看着秦墨如此愤怒,张扬也不得不站出来:“殿下,数年前您还在秦州的时候是主管军营的,对税收这些不太了解。”

  “有很多税收其实是老秦王殿下定的,这几年我们也想过减轻赋税,但没办法,上面有指标,收不齐我们就得掉脑袋,加税是无奈之举。”

  秦墨也知道,这些问题的根不在这里。

  因此他才没有直接砍了张扬的脑袋。

  现在的他更多的是对时代的愤怒。

  对贵族的愤怒,包括自己的家族。

  幸运的是,现在他是秦王,还有能力去改变这些事情。

  繁重赋税的背后,涉及到炎国的本质。

  无法彻底更改,那么这个问题就永远无法解决。

  这其中的问题有二。

  其一,便是每年的土地税收部分,炎国的开国皇帝自以为聪明绝顶,按照全国范围内的耕地总面积来计算。

  一共有多少亩地,就要按照固定的比例征收多少税。

  假如说有一亩地能产一百斤粮食,那就收十斤粮食税,那么十亩地就收一百斤粮食税。

  从表面来看,这个比例甚至被定的很低,一块田地按照规定的比例其实只需要上交十分之一即可。

  剩余的粮食足以让民众吃饱饭都还绰绰有余。

  看起来美好,但有一个致命问题,假如某地爆发天灾,粮食减产呢?

  土地税收部分的数额还是固定的,但粮食总量少了。

  下面的官员怎么办?不就得从农民的身上找补吗?

  于是,例如什么过路费之类的就出现了,说白了只是一个借口。

  他们要收到足够的税收,不够,那百姓就要多拿。

  而第二个原因,便是土地私有制,以及官员免税制。

  官员享有一定的免税政策,而这个时代,能有钱读书当官的那个家里面不是豪门?不是贵族?不是地主?

  再加上土地私有化的问题。

  就会产生一个可怕的后果。

  土地兼并。

  一个农民,一开始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自己耕种养活自己。

  但某一天,他娶了老婆,生了孩子,人口变多了。

  人口税也变多了,土地种的粮食养不起孩子了,他能怎么办?

  种地养不起家人,就只能卖地改行!

  民以食为天啊,人饿急了别说土地了,易子而食的事情都能发生。

  于是地主手里的地越来越多,而他们又享受着一定的免税特权。

  甚至,哪怕没有这个特权,到了一定的阶层之后,想要搞点小动作,偷点税,漏点税都是很轻松的事情。

  到了这个阶段,就会出现大量的农田收不上来足够的税。

  那这些钱怎么办?还不是变着花样的压在百姓们的头上?

  一个时代的现状,是由无数因素构成的。

  但究其原因,无非是本质上出现了问题。

  土地私有是问题。

  豪门税收优惠也是问题。

  更何况秦墨接下来要推广的杂交水稻,这种大杀器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掌握在国家的手上,那必定会让那些地主更加富裕。

  哪怕粮食堆满了仓库,但和老百姓依旧没什么关系,老百姓依旧要饿死。

  甚至到时候这些壮大起来的地方豪强还会成为刺向秦墨的一把利刃!

  所以,必须要改革。

  而两个核心问题,无论动那个都会触及到无数得利者的利益。

  所以秦墨只能先以秦州作为试点,至少在秦州这一亩三分地,他有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