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波特兰水泥成

  草原上的天空格外蔚蓝。

  一日之计在于晨,山上的鸟类早早起床准备出窝觅食。

  它们的窝就在高炉和水泥窑的作坊附近,还未出窝就听到那鬼哭狼嚎的声音。

  “哈哈哈,成了!终于成了!”

  突然受到惊吓,附近的鸟兽皆散,情形格外诡异。

  李恪刚起床,王玄策便是来报:“殿下,您口中的波特兰水泥似乎成了!”

  “不错,等本王洗漱一番,就随你一起去看看。”

  王玄策:“……”为何今日殿下如此淡定?

  若是李恪知晓他的想法,一定会鄙夷一句:就这?

  水泥的制作不是很简单吗?

  本王都已经提供了完整的制作工艺,若还做不出来的话,真该下去好好沉淀沉淀了!

  古代粘合砖石用的粘合剂是糯米灰浆。

  根据《天工开物》记载: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糯米用、杨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huī]坏,名曰三合土。

  而将糯米煮烂之后形成的浆汁加入到三合土中,搅拌均匀,即可获得糯米灰浆。

  由于制作糯米灰浆需要用到糯米,在这个粮食并不富足的年代,成本自然不可能低。

  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个困境:古代土木工程的造价十分高昂。

  有了价格低廉,性能更强的波特兰水泥,李恪自然不会选用那什劳子的糯米灰浆。

  水泥作坊。

  李恪刚踏入大门,那七名蓬头垢面的工匠便是迎了上来。

  “殿下,我们成功了。”

  这批工匠,是他从长安城带过来的那一批。

  眼看着其他人的项目纷纷出了成绩,他们心急如焚。

  而现在,这支七人小组也成功制作出波特兰水泥,自然欣喜若狂。

  “好了好了,老周,咱们先来检验一下成果。”

  李恪哭笑不得,这几个家伙浑身黢黑,跟兵马俑似的。

  一张开嘴叭叭说个不停,颇有一种后世AI把兵马俑复活了的即视感。

  “殿下您尽管检验,我们有信心。”

  几人拍得胸脯邦邦响,就是灰尘有些大……

  李恪猛地往后退了一步,掩住鼻子,忍不住眉头一皱道:

  “老周,你们这样不行,会得尘肺的!”

  “改天本王让人赶制一批口罩出来,工作的时候必须戴上口罩。”

  老周一愣,疑惑道:“什么是口灶?这里有窑啊。”

  李恪:“……”你特娘的真是个人才 !

  没再理会他,李恪让人取来一桶水,开始做起了测试。

  水泥粉加水搅成糊状,先抹在一块青砖上,再用以粘合另一块砖。

  不得不提一句,如今的青砖生产工艺不但十分繁杂,成本也很高。

  这就让古代本就不低的建筑成本更上一层楼了。

  “等水泥干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你们先给本王演示一遍制作工艺。”等待的时间,李恪也没浪费。

  他想详细了解一下工匠们的制作过程,看有没有出现问题,若是有就及时纠正。

  “殿下,您就看我的吧。”项目组长老周当即就撸起袖子展示起来。

  烧制波特兰水泥原理并不复杂,简言之,就是将石灰石和粘土均匀混合,同时掺入少量石英调配好。

  随后,将混合物在水泥窑中加热至1400℃—1600℃,烧好后配上少量石膏作为缓凝剂。

  石灰石和粘土都是极为便宜的东西,得来比较容易,而李恪的成本更加低廉。

  石灰矿石——自己开采的;

  黏土——自己开采的;

  石膏矿石——自己开采的;

  总之,他只需要付出低廉的人工成本以及运输成本即可。

  波特兰水泥的生产工艺,讲究的是‘两磨一烧’。

  煅烧前,石灰石和粘土要磨细成粉末,用驴子来拉动大石磨磨成粉末状,再送入窑中煅烧;

  煅烧得到水泥块状成品还需要再次经过一道研磨工序,才能得到成品水泥。

  “殿下,烧制完成的水泥,还要进行最后一步的研磨。”

  刚好有一炉水泥烧制完成,熄火散热后,工匠将大小石块状的熟料从窑中取出。

  用石磨磨粉末状,再加入一些石膏做缓凝剂。

  等完成这一炉的水泥,另一边的实验水泥也干得差不多了。

  李恪上前一步,抓住上方那块砖轻轻提起。

  刚开始第二块砖还能粘在第一块砖上,但只是稍一晃动,第二块砖就掉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