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问计!

  沈青大步流星走下山,心中郁结之气散了不少,却依旧沉重如水。

  这世道,远比他想象的还要黑暗,还要艰难。

  革命尚未成功,吾辈当自强啊!

  刚到山脚,迎面忽然走来两人。

  一人身着华服,手拿折扇,气度不凡,正是先前在陈家有过一面之缘的黄先生。

  另一人高大威猛,气势逼人,则是他的属下雷开。

  沈青脚步一顿,心中略感诧异。

  这两人,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自己。

  “沈小兄,果然是少年英雄,气魄非凡!”

  黄先生率先开口,脸上带着赞赏的笑容:“方才你在相国寺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黄某人钦佩啊!”

  沈青拱了拱手,不卑不亢道:“黄先生谬赞了,在下不过是做了该做之事,实在当不得英雄二字。”

  说话间,他心中暗自警惕,这黄先生身份不简单,不知此番前来,究竟有何目的。

  “沈小兄不必过谦。”

  黄先生摆了摆手,目光灼灼地看着沈青:“方才你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真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

  沈青心中一动,看来这黄先生是听到了自己先前所言。

  “黄先生过奖了,在下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

  “随口一说?这可不是随口能说出来的!”

  黄先生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沈小兄,如今天下大旱,大梁粮食短缺,流民乞丐遍地!以沈小兄的才华,应当有良策能解此困局吧?”

  沈青闻言心中一凛。

  他是真没想到,这黄先生竟然会问自己这种问题?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实不相瞒!在下不过一介布衣,岂敢妄议国事?不过,若真要说,我倒也有一法,或许可行。”

  “哦?沈小兄请讲!”黄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以工代赈!”沈青缓缓吐出四个字。

  “以工代赈?”

  黄先生和雷开对视一眼,都有些诧异。

  “正是。”

  沈青解释道:“所谓以工代赈,便是由官府出面,组织流民和乞丐,进行各种工程建设,如修桥铺路、兴修水利等等……”

  “而官府则提供食宿,并给予少量工钱,如此一来,既能解决流民的生计问题,又能推动国家建设,一举两得啊。”

  黄先生听完,眼中精光大盛,连连点头道:“妙!妙啊!”

  “好一个以工代赈,沈小兄此计,可谓釜底抽薪,直击要害,此法若能推行,定能解决流民之患,安定天下!”

  就连雷开也忍不住赞叹道:“沈公子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识,实在令人佩服!”

  沈青挠了挠头。

  厉害吗?也只是我抄来的而已!

  “二位过奖了,在下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沈小兄不必自谦。”

  黄先生摆了摆手,话锋一转,又问道:“那依沈小兄之见,像禅音这等假借佛祖之名,大肆敛财,欺压百姓之事,又该如何杜绝?”

  “放眼我梁国境内,像这般之事可一点不少!”

  沈青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斩钉截铁道:“杀!”

  “杀?”

  黄先生和雷开都是一惊。

  “不错,唯有杀一儆百,以武力镇压,才能震慑宵小,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沈青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黄先生眉头微皱,沉声道:“可如此一来,恐怕会引起信徒不满,甚至连不少朝中大臣,都是佛门信徒,若是……”

  沈青摇了摇头,打断了他的话:“黄先生,您说的这些,我都明白。”

  “可您有没有想过,这些所谓的信徒,早已被禅音那些人渣蒙蔽了双眼!”

  “他们就像是长在大梁身上的蛀虫,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可内里早已腐朽不堪,一旦倒塌,后果不堪设想!”

  “古话说得好,长痛不如短痛,唯有彻底铲除,才能还大梁一个朗朗乾坤!”

  沈青的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黄先生听完,不由沉默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不得不承认,沈青说的很有道理。

  可真要这么做,阻力之大简直难以想象。

  甚至一不小心,就会激起民变!

  “沈小兄,你可真是……唉!”

  黄先生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下去。

  “对了,沈小兄。”

  黄先生忽然又想到什么:“如今天下局势动荡,敌国屡次挑衅,边境战事不断,朝中对于是战是和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