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主动邀请

  将一片影评完整的看完,李辅没有在其中感受到董元以前那种犀利,甚至有些辛辣的影评风格。

  相反,李辅在影评之中看到了“欣赏、超乎想象,独一无二……”等用词。

  这影评没有那么多的攻击性,有的,好像是一位长辈看着晚辈取得成绩以后的那种高兴。

  此刻,李辅心中有些复杂。

  生活总是充满了惊喜和意外。

  前天在电影院中,面对董元的质问,李辅选择了一个更加温和的方式去回应,而正是这个选择,让李辅得到了董元的认可。

  于是有了“包场”,于是有了今天的这篇影评。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瞬间,李辅心中有了这种想法。

  不过转眼之间这种想法又立即被她抛掉。

  世上哪有那么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事。

  如果不是自己恰好知道董元身上的马甲,恰好知道他背后的关系,李辅仔细的想过,他还真不一定会用那天的态度去回应董元。

  说到底,李辅是已经入了网的俗人,做的事是俗事,为的也尽是俗物。

  所以,没啥感慨的。

  现在得了人家的恩惠,下一次见面得好好的表示一下自己的感谢,把诚意做足。

  这样关系就近了,以后真要是有什么事求到人家头上,也好操作不是。

  念头通达,李辅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之后几天的票房连连攀升。

  上映第三日,票房2930万。

  上映第四日,票房3625万.

  至此,《让子弹飞》上映四天,票房正式破亿。

  《‘国产电影”多部热卖,评价不一;‘站着挣钱’很需要》

  一大早,人民日报便发布了这样的一篇专题评论文章。

  专题文章开头写道:“电影《让子弹飞》上映四天以来,观众观影如潮,关于它的话题也一直延续。

  它上映四天票房过亿,让许多人赞叹:很少有商业片能够如此既赢票房又赢口碑了。”

  文章指出“一面繁华,一面挨骂,已是国产商业电影的常态”。

  “这些年来,关于商业电影,无论观众还是导演仿佛都习惯了、认同了:不是做电影,而是在做商业。

  这一切却被一颗突如其来的‘子弹’打破了沉寂:认真做戏,用电影品质去打动观众,“站着挣钱。”

  在电影商业化大背景下的国产电影或商业气过重,或是创意贫乏。

  唯独李辅成功兑现了“我既要站着,又要把这钱挣了”的台词,用这颗突如其来的“子弹”打破了观众“边看边骂”的惯性思维。

  树立了华语电影的新标杆。”

  ……

  人民日报的报道只是一个开会,随后越来越多的媒体报纸开始自发的对《让子弹飞》开始报道。

  这次的报道和前几天的报道不一样,以前的报道不过是华策买的通告,人家之所以发,不过是为了赚外快。

  可是这次不同,人民日报连续两天的报道,好像把水库的闸门打开了一样,泄槽中的水汹涌而出,涌向了下游。

  一时之间行程了一股风,好像哪里都能看见《让子弹飞》相关的影子。

  而这一切都反馈在了电影票房之上,

  第五日票房,3934万。

  第六日票房,3958万

  第七日票房,3537万。

  上映一周,《让子弹飞》的票房正式突破两个亿。

  而这,同时也创造了国产电影最快突破两亿票房的记录。

  同时,李辅还达成了一个成就。

  【十亿票房导演】,国内第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

  有人统计了李辅拍摄过的所有电影的票房,截止到昨天,已经正式突破了十个亿。

  《夜店》:3000万

  《疯狂的石头》:3460万

  《绣春刀》:8千万。

  《疯狂的赛车》:2.5亿

  《绣春刀2》:1.8亿

  《功夫》:2.73亿

  一部一个脚印,李辅电影票房的增长,似乎也见证了,国内这几年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

  不可避免的,国内其他几个导演被拿出来与李辅对比。

  单轮票房,李辅当之无愧的被排在了第一。

  而第二是张一谋,他以3.6亿的累计票房成为了国内票房第二高的导演。

  第三是冯小刚,他以1.9亿的累计票房入围。

  虽然都是前三,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