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寻龙诀首映

  在港片最辉煌的年代,新艺城这样一家业绩良好,不断创造票房奇迹的电影公司居然结业了。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魔幻的事情,也让行业内不少人唏嘘不已。

  究其原因,新艺城在创业之初就是个草台班子。

  那时候施南笙去新艺城玩,发现麦嘉、石添居然晚上才上班,只有黄百鸣好一点。

  公司除了一个小秘书,基本就没有什么人。

  施南笙就觉得,这什么破公司,弄不大,除非找个人来好好管理。

  其实新艺城那三人也觉得应该找个人管理一下。

  他们觉得徐刻身边那妞挺有型的,就找她好了。

  三人里面黄百鸣最能说会道,就派他去跟施南笙谈。

  黄百鸣吹了半天牛逼,施南笙问:“你们公司一年营业额多少?”

  黄百鸣回答不出来。

  施南笙又问:“你们公司一年拍几部电影,有多少生意,做多少预算呢?”

  黄百鸣也回答不出来。

  施南笙又问:“你们对公司有什么规划,将来打算做到什么规模呢?”

  黄百鸣什么都不知道,他只能跟施南笙说:“我们对这些事都没有概念的,所以想请你来管理。”

  说实话施南笙兴趣不是很大,她觉得这就是个草台班子。

  但徐刻已经在帮新艺城拍《鬼马智多星》。

  电影上映后,票房很好,还获得了金马奖。

  男朋友出息了,施南笙挺开心,这时候黄百鸣忽然跟她说:“我把你这个月薪水存到你的银行户头了。”

  施南笙挺不好意思的,只好去新艺城上班了。

  新艺城那时候拍戏,连个制片经理都没有,每部戏都是金公主那边派会计,拿一包钱到片场。

  然后他们拍戏有好几个组,就每个副导演拿一份,大家看着用。

  施南笙马上就觉得这不对,万一钱弄丢了怎么办?

  你信他,你罚他,你要他还,还是你要他的命啊?

  于是施南笙就着手建立了签名制度,一个月结一次账,把现金减到最低。

  施南笙当时做了一个表,一式三份印刷出来,结果直到新艺城结业,表格还在用,从来没改过。

  那时候新艺城拍戏,都是瞎肌霸拍,想到什么题材就开搞,完全没有档期之类的概念。

  施南笙就帮他们做规划,譬如一年一亿的预算,应该怎么分配?

  四大档期分多少资金,拍几部电影,每部电影怎么分配人手?

  还有小期、比如端午、中秋又该分多少资金,拍多少电影?

  在施南笙的规划下,新艺城一年拍几部戏,要多少人手,这都有一个时间表。

  掌握了一种节奏。

  没有施南笙,他们根本就是瞎折腾。

  新艺城创业之初,走集体创作模式。

  这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问题。

  因为七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对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

  当他们还不成功的时候,可以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比较容易沟通。

  但后来越来越成功了,问题就来了。

  当你很成功的时候,你身边会全是马屁精。

  就算有人说你不行,你也会很自然地说,你说不行?我说一定行。

  而新艺城的成功是集体智慧造就的,七怪都觉得自己很行,那就只能互相拆台了,话越说越多,关系就闹得越僵。

  最严重的时期,麦嘉、黄百鸣、石添三个人都不说话的。

  这种情况下,新艺城不崩才怪。

  这还只是领导层方面的,公司的台前和幕后矛盾更大。

  许贯杰、周闰发那帮演员就觉得,电影能卖座,都是我们的功劳。

  而高志森、林岭东那帮导演又觉得,电影能卖座,是我们的功劳才对。

  说来说去,新艺城始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人物来号令一切,划分利益。

  里里外外,矛盾重重,大家谁也不服谁,分赃又不均,能撑十年,已经是个奇迹了。

  而杨记这边,就拥有杨叶这样的领袖人物,可以带着大家开疆拓土,一起发财。

  ……

  新艺城的解体对于香港的同行来说是个利好的消息。

  大家假模假样的唏嘘几声之后,就兴高采烈地围上去捡尸体了。

  谁不喜欢爆金币呢?

  杨记接收了柏安妮和袁洁莹这两位美女,也很快就给她们安排了资源。

  柏安妮在柯受良导演,周星池、张雪友主演的《咖喱辣椒》中担任女主角。

  这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