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我们说了算

  金像奖过后,杨叶召集钟景辉、陈淑芬、刘小庆、陈自强、郑东汉等一众集团高层开了个会。

  进入九十年代后,电视台成为热门行业,很多人都在投资电视台。

  香港这边除了无线和亚视之外,又发放了一张有线电视的牌照,新的九龙仓电视台已经在1993年成立。

  台湾本土的中视、华视、台视分别代表了党政军三股势力,垄断了台湾电视领域几十年,现在终于松动了。

  台湾在1993年颁布《有线电视法》,开放登记,过去的那些第四台全部宣布合法。

  一时之间,一共有610家电视台取得临时牌照。

  一个岛有六百多家电视台,真算是人间奇闻了。

  随后,台湾将电视经营区域划分为51区,规定每个区只允许5家电视台存在。

  为了生存,许多电视台开始出售、合并。

  与此同时,国际电视台也开始进驻台湾。

  华纳旗下的ESPN抢先登陆台湾,随后,CNN等频道纷纷登台。

  在杨叶的授意下,胡因梦启动她在台湾的关系网,星空卫视正式在台湾落地,成为合法的电视台。

  无线也在台湾落地,成立了一家新的电视台TVBS。

  台湾的一些企业开始投资电视台,东森电视台、年代电视台、三立电视台很快就会出现。

  杨叶接受了统一集团的入股,统一成为星空卫视的第二大股东,持股20%。

  作为交换,杨叶也入股了统一集团,持股15%。

  自此,杨叶以入股的方式,进入了中国的食品行业,他要开始往韩国卖泡菜了。

  无线还搞了一个卫星频道,叫做星河卫视。

  TVBS面向台湾,星河卫视面向东南亚,播放无线台的电视节目,等于是和星空卫视展开了正面竞争。

  此后几年,还有很多中国人跑到香港经营电视台,比如凤凰卫视,阳光卫视等。

  一些大的传媒集团,比如美亚娱乐等也陆续成立。

  在大陆,从央视到各大省台也纷纷成立卫星电视台,一代传奇电视人欧阳常林成为芒果台的台长。

  在未来的几年,电视领域将迎来白热化的竞争。

  杨叶开的这个会,主要就是针对这种情况。

  杨叶开会,主要讨论两件事。

  第一是制播分离;第二是开辟一个音乐卫视频道和一个电影频道。

  ……

  会议上,利致先简单介绍了一下大陆、台湾、香港各地关于电视领域的变化。

  随后,杨叶开门见山地说道:“毫无疑问,未来数年,我们在电视领域将面临巨大的竞争。

  而且,由于电视机的普及,电视节目的丰富,我们在电影行业也将迎来电视的巨大挑战。

  所以,我们对电视台的改革,也就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了。”

  随后,杨叶公布他关于制播分离的方案。

  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办法,台湾那边的老三台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搞制播分离了。

  香港一直不搞,是因为就这点地方,没什么必要。

  而且不搞的话,还容易控制艺人。

  无线那边,艺人和电视台都是一体的。

  亚视开放一点,艺人另外签一个经纪公司,要拍剧的时候从经纪公司请人,电视台本身并不能控制艺人。

  但和无线那边的区别也并不是很大,艺人不过换一家公司控制罢了。

  后来星空卫视成立之后,除了自己搞综艺节目,电视剧都是直接放亚视的,将广东话重新配音成普通话,完事。

  现在的制播分离改革,就是更进一步,拿掉亚视拍电视剧的业务,另外成立一家电视制作公司。

  自此,电视台、艺人经纪公司、电视制作公司分割成三块。

  虽然隶属于同一家集团公司,却彼此独立。

  电视制作公司的性质类似于电影公司,都从艺人经纪公司请人。

  杨叶阐述了这么干的目的:

  “受到特效大片的冲击,电影投资人变得谨慎,东南亚各国的电影政策缩紧等因素,港片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将会在几年之内大幅减产。

  与此同时,整个亚洲都将迎来电视行业的崛起,所以我们必须做出战略调整。

  将我们掌握的艺人资源转往电视领域,以后集团将减少电影的拍摄,而加大电视剧的投入。

  新的电视制作公司并非只服务亚视和星空两家电视台,它是独立的,制作的剧集将卖给所有电视台。

  星空和亚视想要播放权,将和其他电视台一样,需要竞标!”

  很明显,杨叶要搞的制播分离,和台湾老三台不太一样。

  老三台虽然在八十年代就搞了制播分离,但他们制作公司和电视台是一对一的。

  比如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