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衣锦还乡,赵桂花云的炫耀

  牛车在郑家屯村口停下,韩家人大大小小的下了车,这里离杨树沟也就十几分钟远了。

  四个大孩子蹦蹦跳跳的,这条路他们熟啊!上学的时候天天走,惹得小栓子眼馋,也想挣脱他亲爹的怀抱下去跟哥哥姐姐玩儿。

  他这个年纪正是对啥都好奇的时候。

  “儿砸,咱们不跟他们学,你看他们脚上多脏脏。”

  小栓柱把小胖手缩回被子里,外面太冷了,还是爸爸怀抱里暖和,只是眼睛追着前面的几道小身影。

  走了十几分钟,终于到了杨树沟村口。

  别说韩清韵,就连赵桂云都恍如隔世,好像好久都没回来过了。

  以前在村里觉得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干活,一天累得贼死,一点意思都没有,现在再看着这个村子就突然感觉很亲切。

  “挨骂,终于到家了,我这一走都快两个月了。

  走,回家。

  你们爸给老三打过电话说咱们今天回来,老三也不知道有没有把炕给烧上。”

  赵桂花带着儿女领着几个孩子进了杨树沟。

  这几天都有太阳,虽然冷,但天瓦蓝瓦蓝的,村里有不少人走动。

  一瞅见韩家大大小小的几个人,都跟瞧见了稀罕物件儿似的。瞬间就有几个往这边来了。

  到了跟前就把赵桂云给围住了。村里的妇女有的韩清韵认识,有的她真叫不上来,就觉着眼熟。

  杨树沟是个大村,两千来口人,姓周的可多了,都是带着亲的。

  其中一个穿着花布棉袄胖墩墩的妇女,韩清韵就知道她是周家人,但她不知道叫啥,只知道是周家媳妇儿。

  这女人头上戴着三角绿格子围巾,两只手插进棉袄的袖子里,眼睛瞪得溜圆,扯着大嗓门儿就喊,“哟呵,桂花嫂子回来了?

  艾玛,这头发可真太带劲了!这是上哪儿烫的啊?咋这么洋气呢!好家伙,真俊呢。

  我瞅着就跟那电影明星似的,走在路上,不得把人眼珠子都勾走咯!铁柱大哥不得老担心了。

  哈哈哈哈……”

  旁边儿一个高高瘦瘦的女人,“我说桂花啊,现在你彻底成城里人了,这才走了多长时间呢?我都不敢认了。

  咋还越活越年轻了呢?你瞅瞅这小脸蛋儿,白里透红的。”

  赵桂云,“这话说的,北风这么吹脸蛋子能不红吗?这是冻的,你冻你也红。”

  赵桂云有种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感觉,所以到了村口,她特地把围巾从头上摘了下来围到了脖子上,露出了她一头的卷发,纯粹的就是为了显摆。

  现在被几个女人围着夸,虚荣心膨胀的都快爆炸了,心情老好了。

  韩清韵和韩星河兄妹无奈的看着他们妈的高光时刻,心里不断的在吐槽。妈还是那个妈。

  韩清韵就特别佩服她妈这个精神头,那是永远的精力旺盛。

  一个六十多岁老太太也夸赵桂云,“就是说呢!

  你瞅瞅这卷儿,卷得那叫一个匀溜,弯弯绕绕的,就跟那花卷儿似的,看着都想咬一口。

  再配上你这小脸儿,那简直绝了,年轻了好几岁呢!

  桂花啊,你算享福了,咱村这些妇女里面你是头一份儿。”

  老太太还竖起了大拇指。

  一个20出头的小媳妇儿红着脸问,“韩婶子,你这头发太好看了,咋烫的?我听说是用炉签子烫的?”

  赵桂云被夸得脸上笑开了花,“哎呀,你们可别埋汰我了,就随便烫了一下,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好啊!

  啊!那是,是用炉签子烫的,哎呀妈呀,烫的时候把我吓坏了,那炉签子烧的通红。

  烫的时候我都闻到头发的糊味儿了,不过还行,烫出来我还挺满意的。

  我们家老韩也说好看。”

  赵桂云还得意的用手理了理推了推打着卷的头发,“对了,以后别管我叫桂花了啊,我现在叫赵桂云。”

  “妈呀,咋还改名了呢?”

  “不好听呗!以前那名多土啊!都配不上我这一头卷发。”

  “那是那是,你现在成啥人了,那可是城里人。咋打扮都是应该的,跟我们这些土老帽不是一回事儿。”

  “可也别这么说,把我都夸飘了,再夸我晚上睡觉都得笑醒。哈哈哈……”赵桂花张着大嘴得意嚣张的哈哈大笑。

  韩清韵想捂脸,可惜没手了,“……”亲妈,不愧是你。

  要不说咋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女人也等于五百只鸭子呢?

  天儿冷,几个女人凑一块儿叽叽喳喳的你一句我一句,一张嘴嘴里就冒着白烟,还挺有喜感的。

  韩清韵兄妹两个目瞪口呆的看着几个女人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就像唱大戏似的。

  浓浓的乡音让韩清韵听着就特别的亲切。

  不过……

  韩清韵:妈你就不觉得天冷吗?特别是你张着大嘴哈哈笑的时候,不觉得北风往嘴里灌吗?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