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李幼良:天,终不亡我

  李建成显然已经领悟。

  唐律到大事,到了朝堂上层,不是讲律条,而是讲利益。

  那么此时的李幼良呢。

  冷。

  很冷。

  岭南那边都不敢穿单衣了,长安城有钱的家里都穿上小羊皮袄,里面套着毛衣、毛裤呢。

  穷人,也有加厚的粗毛线衣裤,再里外缝上麻布,套上粗麻布外衣。

  西北,雪厚一尺。

  李幼良和他的亲兵、亲信们被困在云华山。

  没火种,也没带火镰,最后一盒火柴保存不当被雪打湿。

  没粮食,也没力气了。

  抓一把雪塞进嘴里,润一下干巴巴的嘴唇,更饿、更冷了。

  斥候四处打探之后重新回到了李幼良身旁。

  “王,西和县派出足足两千人分成五队,四处寻找我们。东边有一支千人队已经距离我们不到三十里。”

  李幼良感觉到一阵绝望,难道自己就要死了吗?

  与其被抓回长安,被斩首,还不如死在这里。

  这时,有三名斥候跑了回来:“王,往西十里有河,应该是漾水,我们看到炊烟,似乎是商队,人数只有百余人。”

  “速往。”李幼良似乎看到了希望。

  十里,很近的。

  李幼良亲自带队,一路赶过去。

  确实是商队。

  只见商队的人见到他们,乱放几箭之后,一边示警,一边解开拉车的马,发疯的往礼县方向逃。

  李幼良准备追赶逃走的商队。

  可是,他的部下却走不动了。

  这里有火堆,还有一只只锅里煮的羊肉炖萝卜,火堆旁烤的胡麻饼,还有大锅里闷的白高粱饭。

  有人打开商队马车上的包袱:“是毛衣,是毛衣。”

  几乎绝望的李幼良跪在地上,仰天高呼:“天,不亡我……”

  有火柴了,还有保暖的衣服,商队的马车上有粮食,还有刚做好的饭……

  李幼良感觉上天待自己不薄,原本已经几乎绝望的所有人重新燃起的希望,亲信们开始规划新的路线,往岷县走,然后绕开陇西驻军的地方,往临夏方向走,再北上,这样就能找到吐谷浑的部落,寻求庇护。

  距离此地三十里。

  独孤修德的营盘,人数不多,前阵一千人,中阵三千人。

  独孤修德喝了一口放有胡椒粉的羊汤,抓起几块饼子撕开扔进汤中,大口的吃着。

  有士兵来报:“报,叛军已经吃上饭了。”

  独孤修德点了点头:“可别把他们饿死了,也别让他人数减的太快,他若是死了,咱们都有罪。”

  “是。”

  士兵退离,他们继续派出斥候,保证李幼良在不冻死、不饿死,保持相对人数的情况下,被驱赶到指定的位置。

  眼下的李幼良是宝。

  对于陇西驻军而言,是珍宝。

  他想投靠吐谷浑,就要拿出相应的价值来,最合适的就是他还有党羽潜伏的凉州。

  整个陇西驻军每天都在磨刀、擦甲、保养火器。

  只等凉州被围攻。

  陇西李氏,李袭击原本是去长安的,现在急急的赶回族中,组织人力准备伤药、粮草、马车、军需等等。

  他也在等打仗。

  只要这次给予陇西永业军足够的帮助,他就好开口占据李幼良曾经在凉州城的一切,然后调李家人搬过去,在那边开客栈、车行、货场……

  成为西行商队最大的后勤补给供应商。

  就这一项,至少能给数千族人安排活计,换一个小富的生活。

  说到小富。

  岭南。

  窦乐发现,最近有人在薅自己的羊毛。

  而且一个个都发了财,好几个都存了几两银子了呢。

  但是,打不得,骂不得,还赶不走。

  人均年龄十二岁,不是姓窦的,就是姓韦的,或是姓杜的,甚至还有姓郑的、姓王的、姓卢的、姓柳的。

  这一天,这群小东西又来了。

  抬着一条不知道什么品种,反正两尺多长的鱼,然后是几筐也不知道是什么草、什么花、什么根的东西,就来了。

  韦玎呢,叫人给了一小筐铜钱呢。

  窦乐呢,看着这群小东西抬着那小筐铜钱,找地方换成小银锭,然后是布匹、普通的日用品什么的,又往海边去了。

  然后就守在码头上。

  看渔民谁家出海能带回来没见过的鱼,或是别的什么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