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茅塞顿开的泉太柞父子

  为什么这位来自中原的智者没有回答自己的提问呢。

  是高句丽不需要变法。

  或者说。

  不回答自己,那么原因只有一个。

  并非因为自己年轻。

  而是自己没有那个资格去问,自己不是高句丽王,也在朝堂上没有身份,只是借助父亲的威望。

  泉盖苏文没有出声,开始安静的坐在一旁听。

  泉太柞倒是和刘文静讨论了一会大唐的现状。

  依刘文静所言。

  大唐皇帝并非傀儡,也不是汉时霍光掌权的时候,被架空的皇帝。

  而是因为没有军权,所以大唐皇帝以及监国太子,一心只在民政上,而拥有了良好后勤的大唐国舅,一心只是军务上。

  大唐的永业军无敌,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古怪的现状下。

  君权至高。

  没错。

  但大唐除了君权之外,还有世家,还有拥有永业军的国舅,这三者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让大唐现在正值上升之势,越来越强。

  高句丽,却是在走下坡路,朝堂上奢靡之风盛行,争权夺利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当今的高句丽阳王高建武,更是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讨好大唐,让大唐不要出兵攻打他。

  特别是在突厥灭亡之后,高建武更是每天都在思考着如何讨好大唐,甚至准备了高句丽的详细地图,准备献图求存。

  泉太柞与泉盖苏文离开后,回到家中。

  父子二人对坐。

  泉盖苏文说道:“王恐惧唐国,他准备修城墙御敌。此事父亲可以接管,正好借机控制军权。”

  泉太柞摇了摇头:“建安城失守、卑沙城不在控制内,依王设想的修城墙的方式,挡不住唐军。”

  “父亲有何良策?”

  泉太柞:“是退,退守新的防线,完全放弃卑沙城与建安城。以旧都国内城、马訾水为界来最终防御线。从扶余城、安市城、武茨要塞修城墙,作为前端防御线。”

  泉盖苏文:“若夺回卑沙城与建安城呢?”

  泉太柞:“那便再多修一道城墙,三道防御线。可眼下,国库却没有这笔钱。”

  泉盖苏文将刀抽了出来:“大高句丽,不需要第二个声音。”

  泉太柞默默的点了点头。

  为保下大高句丽,儿子泉盖苏文的说法是正确的。

  杀政敌,抄家,灭族。

  这样,朝堂之上的声音会变的纯粹,抄家得来了钱粮可以有助于修城墙,灭族之后他们的家人,奴隶,会补充到军中为奴。

  “父亲,眼下是最好的时机,百济要攻打新罗前来结盟,唐军眼下不会无理由进攻我们,是动手的好时机。”

  泉太柞点了点头。

  确实是好时机。

  一但百济对新罗开战,他们顾忌不到高句丽的时候,正是清理阳王身边那些谄媚小人的时机。

  杀,杀出一个大高句丽的未来。

  接下来的几天,泉太柞父子每天都去拜访刘文静。

  正如泉太柞所说的,了解中原、学习中原、领悟中原、超越中原。

  讲史。

  讲文治。

  讲武功。

  讲天下大势。

  刘文静大才,自比张良的人,他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刘文静不怕泉太柞父子学习,也不怕他们进步。

  两只山鸡再努力,也不过的能挥动翅膀飞到墙头,永远不能和展翅遨游天际的国舅相比。

  国舅要灭高句丽。

  已经不止是灭国。

  要灭族。

  泉太柞父子不可能挡得住,未来国舅带大唐永业军的攻击。

  一切,只待时机。

  大唐眼下最大的短板,不是钱粮、不是军械、不是士兵的士气,而是人口。

  数日后,刘文静随着百济来签盟约的使节团离开,他依旧还是回到大唐租借的百济珊瑚老城。

  从平阳城离开的时候,刘文静已经闻到了城内的血腥味。

  他可以感受到,泉太柞父子已经准备向高句丽贵族圈动手。

  回到珊瑚老城后,刘文静给渝关镇守的李世民写了一封长信,把这边的情况详细的讲述了一遍。

  也就是告诉李世民,千万别在高句丽边界施加任何压力。

  让高句丽完成都城大变。

  看着高句丽的平阳城,血流成河。

  话说渝关这边。

 &e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