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灵宝之战(下)

  按照军事角度来看,哥舒翰的部署非常正确。

  唐军二十万人尽数出关作战,目标就是打穿崤函通道的防线。

  因此哥舒翰特地将指挥部设在黄河北岸的高地,这样拥有最好的视野,战场动态也能实时掌握。

  至于哥舒翰为什么不把十万杂牌军放到前面进行消耗,那是因为这群杂牌军不能打硬仗,要是败退下来很容易把后方精锐给裹挟进去。

  在这狭长无比的崤函通道,十万杂牌军溃退下来必定会冲乱后方精锐的阵形。

  到时候燕军只需跟在后面驱兵掩杀,唐军精锐便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反而还会全军覆没。

  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动用精锐主力进行开路。

  王思礼带着五万精锐唐军进入隘道后,他意外发现前方燕军只有几千人,于是下令发起猛攻。

  崔乾佑站在崤山峭壁上密切监视唐军,他指挥燕军后撤引诱唐军进入伏击圈。

  唐军主力立即乘胜追击,待到全部进入伏击圈。

  崔乾佑正式开始围歼王思礼的五万精锐唐军,无数巨石檑木从悬崖峭壁上滚落下来,顷刻间就把大部分唐军士兵砸成肉泥。

  崔乾佑的作战部署完全克制住哥舒翰,他在崤山南麓的密林之中偷偷隐藏八千同罗骑兵,数千弓弩手埋伏在山上,居高临下进行远程攻击,同时还有五千精锐重甲陌刀兵镇守在隘口深处,节节抗击迟滞唐军主力的进攻。

  哥舒翰同样察觉到崔乾佑的作战部署,他立刻指挥唐军所有骑兵部队发起冲击。

  只要骑兵能够列阵冲锋起来,燕军这点兵力根本无法抵挡。

  可惜骑兵部队在这起到的作用很小。

  众所周知,骑兵冲锋需要列阵形成冲击力,而越往里面越窄,导致骑兵完全冲不起来。

  因此崔乾佑的步兵阵形反而克制住唐军骑兵。

  最要命的是,崔乾佑在崤函通道的最窄处部署五千精锐重甲陌刀兵,这支部队死死顶住五万唐军的轮番猛攻。

  双方激战一个上午,燕军仍然死战不退。

  无奈之下,哥舒翰只能重新调整部署。

  他连忙出动早已准备好的毡车,想要用它们冲开一条血路。

  崔乾佑命令燕军士兵推来数十辆装满枯草的车辆塞住道路,纵火焚烧导致滚滚浓烟。

  此时恰好东风又起,烈焰浓烟冲向唐军。

  大量唐军在烟雾中刀枪乱舞,结果杀死的都是友军。

  此时已经快要接近黄昏,唐军主力疲惫不堪,在狭窄的道路上挤成一团。

  后方的十万杂牌军听到前面喊杀声响了一天,众人纷纷心惊胆战,再加上站了几个时辰又累又饿,士气已经濒临崩溃。

  在这时刻,崔乾佑总算使出他的杀手锏,埋伏多时的八千同罗骑兵如同下山猛虎,从南边密林的豁口冲杀出来。

  八千同罗骑兵从背后突袭王思礼的五万唐军,这支疲惫之师再也支撑不住。

  本来后方十万杂牌军冲上来,也许还能挽救王思礼的五万唐军。

  没想到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规模骑兵,十万杂牌军直接溃不成军,所有将士纷纷吓得夺路而逃,再也不管前方主力还在受到两面夹击。

  看着前方被堵后路断截,这支苦战许久的唐军主力彻底崩溃,有人丢盔弃甲逃进密林,更多的人因相互推挤而掉进黄河。

  五万精锐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庞忠等人率领的十万杂牌军不战而溃,就连哥舒翰麾下唐军也好不到哪去,他们看见南岸友军全线溃败,竟然跟着一哄而散。

  一天之内,二十万东征大军灰飞烟灭。

  崔乾佑一鼓作气攻陷潼关,以少胜多青史留名。

  潼关失守。

  河东郡、华阴郡、冯翊郡、上洛郡等地的防御使全部弃城而逃。

  渔阳鼙鼓动地来,笑看帝王润如风。

  李隆基带着少量人员逃出长安,在路过马嵬驿的时候禁军发生哗变,宰相杨国忠和杨贵妃一系遭到诛杀,整个天下为之震动。

  哥舒翰逃回关中想要收拢残兵,麾下将领火拔归仁将他擒住,直接把他献给燕军大将崔乾佑。

  崔乾佑派人押送他们前往洛阳。

  洛阳城。

  安禄山在深宫之中召见哥舒翰,他一脸皮笑肉不笑说道:“哥舒翰,你好歹也是一员猛将,这二十万大军在你手上怎么一天也坚持不到?就算都是二十万头猪,崔乾佑抓三天也抓不完啊!”

  “以前你一直看不起朕,不知道现在你是否仍然看不起朕?”

  哥舒翰闻言百味杂陈,他知道自己这是典型的晚节不保。

  以前哥舒翰跟安禄山势同水火。

  估计哥舒翰都没想到安禄山竟敢称帝自立,而他只能屈辱匍匐在昔日仇人的脚下。

  在这一刻,哥舒翰一世英名尽数丧尽。

  他一脸谄媚伏地叩首说道:“微臣肉眼凡胎罪该万死,但是如今天下仍然尚未平定,如若陛下愿意留我一条狗命,我愿意写信招降常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