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平定南方

  神武二年,正月初十。

  长安城,大明宫。

  殷无咎来到长安城已有数日。

  他一直在等待前线消息,希望灵武郡和九原郡两地能够快点攻克。

  高尚和严庄两人负责给殷无咎出谋划策。

  “陛下,灵武郡和九原郡两地无险可守,我军拿下简直易如反掌。”

  “是啊,郭子仪的朔方军在此只有三万人马,我想他应该会继续收缩兵力撤往武威郡,借此拉长我军后勤补给线。”

  殷无咎看着地图沉默不语。

  他觉得高尚和严庄两人此话有理,就是不晓得郭子仪会不会撤往武威郡。

  要是郭子仪真的撤往武威郡,那么对于殷无咎来说最好不过。

  虽然唐军因此会保留有生力量,但是他们粮草物资无法持续补充,蜷缩在武威郡只会加速灭亡而已。

  “报!!!”

  宫殿侍卫连忙走进来禀报道:“启奏陛下,雍州节度使沈天风派人送来最新战报。”

  殷无咎直接拿过来打开翻阅,他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郭子仪果然带兵撤往武威郡,看来他们确实正在积蓄力量想要跟我军进行决战!”

  沈天风和崔乾佑两人顺利攻下灵武郡和九原郡。

  殷无咎立刻把灵武郡和九原郡划归雍州管辖范围,并且还把九原郡改为雍州治所。

  “好啊,李唐天子蜷缩在武威郡,我看他们能够坚持多久。”

  “是啊,打仗打的就是粮草,仅靠陇右道和河西道两地岂能供应这么多人吃喝拉撒,到时候他李唐天子拿不出钱粮必定会内部大乱。”

  高尚和严庄两人非常乐观。

  殷无咎不敢如此松懈,他认为只要郭子仪还活着,大唐随时随地都有翻盘的机会,更别说他麾下朔方军仍然保存有生力量。

  更何况剑南道尚未攻下,李隆基仍然坐镇成都,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威胁到汉中郡。

  虽然殷无咎早已命令薛嵩攻取剑南道,但是这巴蜀之地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攻打下来。

  此前薛嵩率领五万大军攻取整个山南西道。

  山南西道改为梁州,以薛嵩为梁州节度使。

  梁州治所阆中郡,下辖阆中郡、益昌郡、通川郡、巴川郡、符阳郡、清化郡、蓬山郡、始宁郡、盛山郡、潾山郡、南平郡、涪陵郡、南充郡等十三个郡。

  先前山南西道的河池郡、顺政郡、洋川郡三地并入汉中郡,归属西京府管辖范围。

  如今剑南道没有唐军猛将进行镇守,薛嵩基本就是步步蚕食,同时派人劝降各郡太守和防御使。

  就算不能劝降剑南道各郡太守和防御使,那么也能让他们互相猜忌内部大乱。

  大唐十六道只剩下陇右道、河西道、剑南道、黔中道、岭南道等这五大区域还没拿下来。

  去年十二月末,江南西道各郡太守已经完全归附大夏朝廷。

  江南西道改为楚州,以赵少卿为楚州节度使。

  楚州治所长沙郡,下辖长沙郡、豫章郡、南康郡、临川郡、庐陵郡、宜春郡、巴陵郡、衡阳郡、零陵郡、江华郡、桂阳郡、邵阳郡、连山郡、澧阳郡、武陵郡等十五个郡。

  先前江南西道的宣城郡、鄱阳郡、浔阳郡、江夏郡已经划归扬州。

  黔中道和岭南道没有发兵攻打的必要,只需解决剑南道的李隆基,这两块地盘自然能够瓜熟落地。

  “无论如何,我们需要击败唐军主力,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夺得李唐天下。”

  殷无咎脸色沉重说道。

  高尚郑重其事分析道:“根据前线最新情报判断,回纥可汗磨延啜带着两万铁骑已经抵达武威郡,另有回纥首领葛逻支统率八万大军紧随其后,这十万大军对于我朝来说乃是巨大威胁。”

  “好啊,朕就是想要一战定乾坤!”

  殷无咎对着高尚和严庄吩咐道:“你们两人给朕把后勤做好,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要此战能够歼灭唐军主力,前线将士功劳算一半,后勤将士功劳算一半,朕会论功行赏加官进爵。”

  “遵旨!”

  高尚和严庄两人拍着胸膛答应下来。

  几天后。

  剑南道传来一个震撼消息,太上皇李隆基在成都暴毙而亡。

  自从薛嵩屯兵阆中之后,李隆基觉得蜀郡也不安全,他整天胡思乱想担心自己遭到俘虏,没想到突然暴毙而亡。

  得知李隆基在成都暴毙而亡,薛嵩派遣梁州节度副使王难得招降剑南道各郡太守以及防御使。

  殷无咎接到这个消息同样大感震惊。

  若是李隆基在蜀郡成都还活着,唐军官兵至少还会誓死抵抗。

  现在李隆基突然暴毙离开人世,唐军官兵更加不会为他李唐江山而卖命,更别说这里曾经还是宰相杨国忠的势力范围。

  剑南节度使李峘再也无法控制局势,各郡太守以及防御使纷纷投降王难得,与之相近的黔中节度使赵国珍马上跟着归降,岭南道闻讯也选择归顺大夏朝廷。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