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翻天?又何妨!【求订阅】

br />
  因为这代表着主人家会有血光之灾!

  还好李德明发现了这把刀!

  他当即把刀拿走,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其他不吉利的东西。

  李德明下了楼,找到李云海,把此事说了。

  李云海也是一震!

  人家架梁你放刀,不是有恨是有仇!

  李云海重活一世,当然知道家乡的这些老典故。

  “爸,这是我家的刀吧?”

  “是我家的刀。”

  “爸,我敢肯定,不是施工队的人放的。”

  李云海首先采用排除法。

  施工队的人都是县建工局的,知道李云海的身份来历,不可能对他家如此不恭敬。

  再者说了,新屋还要搞装修,也是承包给施工队的人在做,他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做出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李德明点了点头,说能干出这事情来的,肯定是我们村里的人。

  李云海刚才一直在忙,没有留意有哪些人上过屋顶。

  而李德明只顾着撒红包了,也没有看到谁到过上面。

  李云海想了想,心中有了计较,说道:“爸,这事我们先记下。马上开餐了,先招待宾客吃饭吧!”

  新屋的一楼和二楼,都已经收拾干净,虽然还没有装修,但就是这红砖屋,已经胜过村里所有的土砖屋了。

  在八、九十年代,很多人家建好屋子盖好瓦,没钱搞装修,就这么住进去的也有很多。

  而在后世,还很流行这种风格,说是什么简洁风、工业风。

  一楼摆了几十桌,桌椅都是从祠堂借过来的。

  村里的祠堂常备有几十桌酒席的桌椅,由同宗人家共同出资购买,平时就堆放在祠堂里,谁家做酒席用得着,就找人去里面拿,拿多少出来,要还多少回去,祠堂可是有专人管理的。

  像这样大型的红白喜事,同宗族的后生都会过来帮忙。你帮了人家,下次你家有事,人家也会来帮你。

  农村宗族的互帮互助就体现在这些大事上,一家有事,八方来援。

  李家满满的坐了三十多桌人,这放在石板村,算得上大酒席了。因为一般来说,每户人家只来一个人吃酒席,不会全家老小都来。

  交游广阔的人,家里有当官的人,屋主面子大的人,来吃酒的人自然就多。

  李云海和父亲一起,挨桌敬酒,说一些感谢大家帮衬,我家才能顺利圆垛的话。

  桌子上,每人再发一包烟。

  这样的喜事,当然要发笑梅烟,图的就是一个喜庆。

  笑梅烟是梅山地区的本地烟,售价4毛6分钱一包,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好烟,比经济烟、支农烟要高出好几个档次。

  除了烟,酒也是李云海从西州买回来的,白沙液酒,西州酒厂出品,采用白沙古井的泉水酿造而成。曾三度荣获省名酒称号,1984年还荣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银杯奖。

  李云海很喜欢这酒的酒瓶,是一个葫芦的形状,象征着福,喜酒喝这个很应景。

  每桌酒席,有18道菜,这样的上菜规格,在当地也算得上豪富之家了。

  总而言之,李云海家新屋落成,八方来贺,宾朋满座,好酒好菜好烟,尽善尽美!

  美中不足之事,就是主梁下压着的那把菜刀!

  李云海可没有忘记这件事。

  酒席散去,宾朋纷纷告辞离开。

  林芝和李云芳在聊天,问刚才席上的第一道菜是什么,特别好吃。

  李云芳笑着回答,说那叫合菜。

  合菜采用红薯粉条、干豆角、干黄花、干红萝卜丝、干黑木耳等炒作而成。这是一道地方特色菜,因合与和同音,南粉合菜便被赋予了家和万事兴的寓意,这道流传近百年的佳肴,成为梅山人过年过节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林芝却是第一次吃到,直夸好吃。

  李云芳说厨房里还有好几碗呢,我们晚上再吃!

  林芝咯咯笑个不停。

  李德明和张淑文夫妇,一人拿着人情簿,一人数着人情钱在算账。爷爷奶奶则在后面杂屋里忙碌。

  几个半大的孩子,都在外面找小伙伴玩耍。

  工程队的人都到工棚休息去了。

  李云海看到老三在新屋里窜来窜去的,猛的一声喝:“小山,你过来!”

  李云山吓了一跳,停止了脚步,乖乖的走过来,喊了一声:“大哥。”

  李云海转过身,从角落里拎出一把菜刀来。

  李云山吓得尖叫一声,大喊道:“爸,妈,大哥要砍我!”

  李德明夫妇赶紧放下钱和人情簿,走了出来。

  李云海站在堂屋中间,朝李云山喝道:“你跑什么?我又不杀你!过来!”

 &emsp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