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少女情怀

  梅花手机一经推出,就登上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头条。

  各大知名电子报刊报社,都以梅花手机的大幅照片当封面。

  巩利拍的广告片也同步在国内各大电视台播出。

  能装进口袋里的手机。

  这句广告词风靡全国。

  那些提前买了大哥大的商人们,瞬间觉得自己手里的砖头不香了,提在手里也不那么霸气了。

  他们更喜欢走在街上,忽然一阵铃声响起,然后随手掏出一个手机来,更能震惊周边的路人,也更能引起路人的关注。

  大哥大已经不希罕了!

  能装进口袋的手机才更实用。

  当轻薄成为审美的主流,笨重的老款必定会被用户抛弃。

  就像PC代替了大型机,笔记本又代替了桌面PC一样。

  轻薄手机肯定会成为潮流,代替老旧的大哥大。

  能买得起大哥大的人,当然也会追赶时尚,买一部漂亮的梅花手机。

  12999元的价格,也远远低于大哥大,做生意的人咬咬牙还是买得起的。

  一时间,街头巷屋的通讯店铺里,都挂出“梅花手机,本店有售,欲购从速!”的牌子。

  梅花手机备货量有限,发布之时,只出厂不到两万台。

  一个月时间不到,市面上就已经很难找到梅花手机的现货。

  原价不到1万3千块钱的梅花手机,被人炒作到了1万5,还一机难求。

  四海园区的手机工厂前,无数的经销商排起长队等货。

  李云海听到消息后,高兴之余,也大为震撼。

  他严重低估了这个年代的消费能力。

  九十年代,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已经算得上比较多了。

  十几亿人口的基数,有一千万富人,那高端产品的消费能力就十分惊人。

  而在这个年代,手里揣个手机,远比汽车的消费低,却一样可以起到高逼格的作用。

  特别是谈生意的时候,有个手机,随时随地可以和全球客户沟通。

  做企业的,当倒爷的,谁手里没个手机?

  当订单有如雪片似的飞到四海总部时,孙露得意坏了,来找李云海理论。

  “李总,我没说错吧?你早听我的话就好了,我们现在能多卖几万台手机。”

  李云海淡然的看了她一眼,说道:“你急什么?”

  “李总,你可真沉得住气,经销商把我们的大门都给堵死了,都是来采购梅花手机的。”

  “我知道。不用你特意强调。”

  “那你还不赶紧扩建?我真的怀疑,你是不是故意的?”

  “故意?我故意有钱不赚?”

  “不是?那我懂了,你是不是故意进行饥饿营销,好把梅花手机的价格抬高?”

  “呵呵,孙小姐,你这理念挺超前。”

  “这也不算什么,全球的奢侈品,都是采用的饥饿营销。他们发行限量版,全球只发行几百个,然后把价钱炒高,用少量货,却赚到了别人一辈子赚不到的钱。我们的手机产量是10万台,但是价钱要是提高几千块钱一台,那就相当于30万台手机的收益。这样一来,你用最少的工厂和成本,就能赚到几倍的钱。”

  李云海微感诧异,很佩服这个女人,把商业运作的本质看得很透彻。

  “孙小姐,你错了。我只是想再看看消费者的反馈。”

  “这还用看吗?你看他们都在抢着买就知道了。”

  “那可不一定。”

  李云海知道一个很有名的案例。

  那就是央视标王孔府宴酒,因为标王的流量作用,一时间大卖特卖。

  厂家为了多卖,便盲目的扩大产能,甚至以次充好,不到两年时间,就从云端衰败到泥里。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李云海必须稳步前进,而不是因为一时热销,就头脑发热,马上扩大产能。

  扩大产能容易,但投入巨大,一旦市场热度下降,那将如何自处?

  一般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李云海却能看到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趋势。

  对他来说,这世界遍地黄金,到处是机会。

  但他不可能什么都去抓一把,那样肯定是抓不完的。

  能抓住一两个风口起风就足够了。

  孙露当然达不到他这种高水准的认知水平。

  李云海也不跟她争论,说道:“孙小姐,你知道你是为了公司好。我交给你一个任务,收集梅花手机使用者的反馈,好的坏的都要,越多越好。”

  孙露道:“这要怎么收集?未必一个个打电话去问?我也不知道他们的电话啊!”

  李云海轻轻一笑:“什么都要我教你,那你是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