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纸上谈兵,火炮的未来发展方向,易
msp;更为关键的是,在当前条件下,国内只需投入少量成本,便能构建起火力最为强劲的火炮编制体系。
这种调整看似未涉及高深技术,实则属于战略层面的重大布局,其产生的效益远非发明一款新炮所能比拟。
只不过,此类级别的调整关乎全局,牵涉全国部队,即便是陈部长,也无法擅自拍板决定。
不过李爱国并不着急,他坚信只要上级认真研究,定能发现这种编制最契合当下国内的实际条件与形势。
此刻的他,就像一个痴迷军事、夸夸其谈的“纸上谈兵”者,对着地图“开疆拓土”。
但他的听众并非普通军事爱好者,而是一群足以左右国内炮兵发展走向的关键人物。
屋内安静至极,只偶尔传来笔尖在纸面摩挲的沙沙声响。
周总工也听得心血澎湃,忍不住继续问:“爱国,你对国内火炮技术有什么想法?”
提到专业的技术,不能再信口开河了,李爱国变得谨慎了起来。
“首先,要建立火炮钢冶炼标准体系,特别是太原重机的深孔加工要提速了。”
“其次,优化苏式火炮本土化生产,建立火炮身管寿命分级制度。”
听到分级制度,周总工忍不住打断:“这分级制度有什么具体操作方法吗?”
“可以按照根据炮管的不同,按照2000/4000/6000发标准,一旦达到上限,必须退役。”
周总工赞叹:“如此一来,能大大减少炸膛率。”
陈部长不满周总工的打断,继续问:“然后呢?”
李爱国点上根烟,继续说道:“建立火炮零部件互换性标准,这个可以参考老毛子的标准。
重点改进反后坐装置可靠性、发展模块化定向管技术、研制车载弹药快速补给系统、发展模块化装药系统”
李爱国一股脑的把后世国内火炮发展的重点讲了一遍。
火炮的发展其实没有规划而言,是试错试出来的。
李爱国所做的就是站在历史长河的上空,用一把军用铲子,将那些跑偏的支流给改回到原本的大河中。
虽然他提出的很多东西,暂时无法验证,但是还是听得在场的人双眼放光。
陈部长回味良久,端起酒杯笑道:“爱国不愧是能搞出近炸引信的人,作为一个业余人士,能够对火炮具备如此前瞻性的看法。学到了,学到了,你今天的这番话,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来,我敬你一杯。”
农夫今天是真正听了天书,见陈部长敬酒,心中有些得意:瞧见了吗,这就是我学生。
李爱国连忙谦虚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种大佬级别人物的敬酒,可是难得的机会。
陈部长放下酒杯,看了一眼周总工:“老周啊,你们研究所好像还缺一个技术总工吧,我看爱国同志挺合适的。”
此话一出,农夫的脸色变了。
“好你个老陈,我好心好意来帮你,你小子还是狗改不了吃屎,竟然要抢我的人。”
“老李,你别着急,爱国这种人材,窝在你们气象站,确实是浪费了。要是进到我们军工行业,肯定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部长这会也不顾及老友的面子了,将桌子拍得碰碰作响。
农夫看着他急赤白脸的样子,突然笑了,他看看李爱国:“爱国,给我倒杯酒。”
李爱国领会到农夫的意思,没办法,只能站起身倒了一杯酒,双手捧着递过去:“诶,好嘞,老师。”
“老师”
陈部长诧异的看着这一幕,瞬间意识到了什么,身上那股气势瞬间消失了。
“老李啊,我这辈子没有佩服过几个人,你算是半个,我佩服的就是你的眼光好啊。”
“学生,给老陈也倒一杯,他算是你的师伯。”农夫这会也拽起来了,笑道。
李爱国这会只能装出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站起身也给陈部长倒了一杯。
“可惜了,可惜了。”陈部长惋惜的摇摇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只不过是个小插曲罢了,食堂内的研究员们继续欢欢笑笑,一直到晚上八点钟,晚宴才算是散尽。
陈部长回到部里面后,第一时间把秘书喊到了办公室里:“今天爱国同志的发言,你都记录下来吗?”
“全记录了,包括您跟人争学生。”秘书回答。
“.”陈部长摆摆手:“那段可以划掉。你把那些发言摘抄下来,我明天要见到。”
“是!”秘书点头。
****
李爱国在结束了晚宴后,又跟周总工商量了近炸引信的大规模生产计划,这才乘坐气象站的吉普车回到了四合院。
此时已经将近晚上十点钟了。
李爱国路过中院的时候,看到贾家还亮着灯,里面有声音传出,他急着回家也没在意。
回到家,推开门。
陈雪茹现在肚子越来越大,人也容易困倦,竟然趴在写字桌上睡着了。
“怎么还没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