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天窗

>   毛茂雨语气里有小心翼翼的试探,同时也有一丝隐晦的期盼:“要不、要不你上吧?之前录音,我听到demo的时候就感觉完成度很高了,何况,音乐节选曲基本都是这两年热度高的新歌,大家相对来说练得多、也更熟悉……”

  李庭舟能在蒋琥面前挣扎纠结,但面对其他人,他总是下意识地扛起责任。

  “等吉尔哥回来吧,我call璐思姐,大家开个会。”

  说吉尔,吉尔到。

  他一个人提着两袋子饭菜,用肩膀顶开负一楼的隔音门。

  “回来了?”

  李庭舟接过他手里的东西,微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谢谢哥。”他并不挑嘴,平时有什么吃什么,但戴吉尔仍然记得李庭舟偏爱的口味,尽量挑了清淡鲜香口的菜。

  “我刚和蒙蒙说,要不他顶上得了。”

  毛茂雨一边摆饭,一边说起他们的讨论。

  蒙蒙这个昵称也有一条进化之路:

  当时厂牌还没脱离,为了入账和后续分割方便,李庭舟曲库里外销的那些歌并没有冠以本名,而是随手起了个“蒙m”的马甲。但乐迷的耳朵某种程度上是无敌的,外务接多了,有些合作成品比心折自己的歌都红,他们纯靠曲风和demo里的音源水印也认出不少,时不时跑去官博问,有这么好的歌怎么不自己留着?

  于是,“蒙m”喊着喊着就成了花名“蒙蒙”。

  工作室上至打扫阿姨,下至年龄最相近的毛茂雨,大家都这么喊李庭舟,彰显亲近。

  话归正题,戴吉尔同样是支持李庭舟顶上的。

  “你自己写的歌,你自己最能理解。”

  戴吉尔是鼓手,同时也写歌编曲,可惜收录到心折作品里的并不多。

  换做一代心折,或许能在小场子唱一些未发表,但现在乐队圈子被浸润得太彻底,有点心气儿的都带着厂牌出来独立。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心折的创作也不得不做出改变,太小众的东西会被市场无情抛弃,乐队为了稳定生存,在保留底色的前期下,必然也要舍弃一定的独特性。

  正因为戴吉尔无比清楚这点,才能和李庭舟和谐共处。

  他们固然有些创作分歧,但创作概念始终如一。

  三人吃了饭,本想着图方便在群语音里开个短会,谁知刘璐思已经顶着夜色赶回来了。

  女超人这三天算是极限透支体力:

  先是音乐节登台在即,蒋琥突然发病,她着急忙慌把人送去医院,前后打点,没让人爆出什么乱七八糟的消息,同时没忘和主办方沟通出联合声明稳住乐迷。等到蒋琥确定了转院事宜,刘璐思又赶去医院和蒋琥的妈妈见了一面,安抚对方情绪。

  回j市的路上,她还顶着一嘴燎泡谈完了违约金……

  会议的前半段,刘璐思一言不发。

  等休息够了,她才表态:“蒋琥的意见我是赞成的。”

  事实上,就算蒋琥不说,刘璐思迟早也要说服李庭舟接手主唱的位置。

  在她看来,李庭舟那几段恋情根本算不了什么大事。

  比起黄、赌、毒这类的塌房危料,小年轻谈个恋爱而已,远没到那么严重的地步。

  有的时候,适当的感情经历更能点缀才华这样的稀缺资源,因为它能让一个人像一个活人,无限靠近观众和粉丝,让他们拥有触手可及的幻想资料,而非人设完美、各方各面都无懈可击的美丽商品。

  关键在于如何去凸显人格上的魅力,而非强调男女关系的暧昧颜色。

  这样的手段,刘璐思在独身主义蒋琥身上操作不起来。

  如果是李庭舟,那她就能放心大胆地施展拳脚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