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
监察会的人走得挺近,他这是铁了心要和他老子对着干了。”
沈宴宁轻飘飘扫他一眼,“你和我说这些干嘛?”
还真是狠心呐。
都说情场上,女人要比男人更容易受伤。他看呐,未必如此,女人狠起来可比男人厉害多了。
“也没什么。”他啧啧两声,感叹:“怪不得你能甩了他。”
左右不过是男女欢场,情情爱爱过后,一拍两散也正常。
可偏偏他觉得又有一些不合常理,当年孟见清为了她,不知道费了多少关系才断了老爷子这一手促成的姻缘。
如今再看这两人,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倒显得当初那段被人津津乐道的传言有些虚张声势了。
于是他放下杯盏,得出结论,说:“我觉得你们俩不会就这么结束了。”
沈宴宁笑了,朝他晃了晃手机屏幕上的来电显示,提醒他:“席总,我有男朋友了。”
席政耸耸肩,示意她先接。
已经很晚了,Adan担心她一个人回家不安全,打电话过来问她什么时候结束,这样他可以带她回去。
沈宴宁唇畔勾勾,“我结束了,你现在过来吧。”
电话挂断,席政瞟她一眼,好像是在讽刺她,“你现在这么听话了?”
她眉头紧了紧,声音也开始冷下来,“席总,你未免管的有些宽了。”
席政像是喝醉了突然反应过来,揉了揉眉心,笑着赔罪,“抱歉,你就当是我酒喝多了说的胡话,你别放在心上。”紧接着话题转到她去UN的事上。
沈宴宁缓了缓脸色,淡淡说:“还没消息。”
席政说:“再等等吧,反正我这边总会给你留个位置。”
从工作伙伴上来说,席政的确是个不错的老板,有赏识人才的眼光,也有放手一搏的决心。在职场上跟着他干,的确能走得越来越远。沈宴宁也非常感谢他最初的施以援手,只是老板再好,理念不和也总归是要到散场的地步。
21世纪人工智能席卷全球,chatgpt的投入和应用让AI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席政的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翻译,这两年在市场吃透了红利。
尤其是近期,某高校发出的关于停止语言文学专业招生的计划,让他更加坚信终有一天机器翻译会代替人工翻译,届时大批小语种人才将会被取代。
沈宴宁不认同他这种说法。作为语言学学子,她深知成为一个优秀的译员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而一篇好的译文考察的不仅是译员的专业水平,这其中更多的是因为译员在对文字的感受中,有着机器代替不了的情感。
这种理念的差异让他们无法共事。
值得庆幸的是,即便观念不同,席政依然尊重并理解她所做的每个决定。
当然,他也做到大门一直为她敞开。
这是他给她的承诺
21年年底,阔别故土两年后,沈宴宁受邀回国参加一场婚礼。
婚礼的主人公是陈澄。
家乡的变化不大,只是一场疫病过后,岛上旅游业飞速衰败,很多店铺都熄业了,再不见从前岛上的热闹光景。
沈宴宁在家里陪蒋秀过了一个年。她这一次是提了年假回国,打算年后参加完陈澄的婚礼就直接飞巴黎了,所以想着春节期间在家里多陪陪蒋秀。
除夕夜那天,蒋秀还有些生气,怪她毕业时没商量就自顾自决定留在法国工作,以至于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面。
父母老了,总盼望着孩子能在身边常呆。
沈宴宁自然明白,安慰她,“也就这几年,又不是一辈子都在那儿了。”
孩子翅膀硬了早晚要飞出去,蒋秀做不了她的主,只希望她别把伴侣也找在那,“那你要答应我,不要找个外国人。就算要找,也要把人带回来。”
她还没告诉蒋秀和Adan交往的事,只能硬着头皮在她殷切的目光下点点头。
年初七,沈宴宁前往帝京赴宴。
时隔两年半,再次踏上这座城市,比起宁海她心里反而多出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首都机场的旅客依然繁多。她提完行李,打车直接去了婚礼现场。
婚礼在京城最大的国际酒店举行,宴会入口处摆了新人的婚礼照。
沈宴宁对新郎并不陌生,对方也是帝京人。这两年她虽然不在国内,但对陈澄的情感经历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换句话说,她几乎是贯穿了陈澄整个的感情生涯。
每当陈澄半夜给她发来消息,她就知道她这个情感军师该要出面充当和事佬了。
一来二去,也算是亲眼见证了一段感情。
或许是有这个原因在,新郎新娘在做婚礼致辞时,她内心竟然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下。
戒指交换完毕,这时司仪宣布新郎可以亲吻新娘了,背景音乐非常合时宜的响起,舞台中央开始飘落人造雪花。全场人的目光聚焦在这对新人身上,由衷地祝福他们。
沈宴宁坐在台下随人潮为他们鼓掌,看着晶莹的雪花自头顶盘旋而落,她忍不住伸手,有几片落到了手心。
与此同时,舞台另一端,孟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