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为了千千万万的农民
每天就是袋。如果需要100万日产能的话,需要购买42台设备。我们可以给您一个折扣,您只需要支付330万美金即可。另外,您只需要支付50万美金,我们便可以把货给你发送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毕竟是空中运输,这价格可能很贵。当然,您也可以选择海上运输,这样的话费用会大大降低。”销售人员扬起笑脸看着林平说道。
“好!我们现在就签约。我支付定金加运费,等到生产线到位之后,让我的工人们熟练掌握并且开工生产一周之后,我会把尾款全面结清。”林平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有问题,为客户提供完美的上门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对方想都没想,便答应了下来。
很快一份销售合同签署完毕,林平留下了交货地址以及联系方式,并且支付了100万美金的支票。
打电话确认支票的真伪之后,销售人员完成了一笔大单。对他来说,这个月的工资可能会很高。
不过就在销售人员像招待上帝一样,目送林平等人离开时,却惊讶的发现林平一行人去到了另外的展台。
一直小心谨慎的留意之下,居然发现林平在另外两家展台上同样下了单子。
“他不会是骗子吧?”销售人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客户。
一家的商品还不够,一次买这么多?
他这是要干什么?日生产300万袋牛奶?他这是要垄断一个国家的市场吗?
销售人员怎么可能想得清楚,即便是你华夏现在的市场来估计,日生产1000万袋牛奶,保质期以低到令人发指的三个月来计算,这恐怕连京津冀三个地区都满足不了。
只要礼品不把价格抬到普通民众承受不起的地步,恐怕日生产5000万袋,才是整个国家消费的基础线。
无论是送礼或是个人使用,只要价格能够承受得起,马上就会成为消费者们热衷购买的产品。如此庞大的人口,每天生产5000万袋,才是垄断这个行业的起步。
更何况林平现在仅仅购买了300万代牛奶的生产设备,而这些设备仅仅是袋装牛奶。
林平还没有开发纸质盒装以及瓶装,虽然只需要花一点点钱换一个打包设备而已。把封装塑料袋的设备,替换成瓶装以及纸盒包装而已。
不过相较于国内,纸质盒装以及瓶装会增加产品的销售价格。
在后世的超市之中,一个纸质包装盒的牛奶,甚至三四盒的价格,能够顶得上塑料袋包装一整箱的价格。
林平的商业中心还没有完全展开,自然没必要马上开发瓶装以及纸质盒包装。
现在林平需要做的是,利用塑料袋包装的牛奶,把整个产业线带起来。
从最初的奶源采购,一直到最后的销售渠道。林平需要打通整个环节,即便未来一年内不挣钱,只要能够自负盈亏就已经够了。
林平不需要依靠着袋装牛奶去挣钱,林平需要做的是,用大量的奶源供给去带动几个奶源生产中心。让这些奶农明白,这家公司需要的是天量的牛奶,作为农民只需要好好的饲养,并且挤出牛奶即可。不用担心,生产出来的牛奶没有人收购。只要质量没有问题,便会源源不断的挣到钱。
用不了多长时间,林平就会把产能提高到日产5000万袋的水平。只不过到了这一天,包装并不会是5000万袋塑料袋。而是瓶装以及纸质包装同步进行,并且很快在国外要商业中心上市。
“林先生说想要开创两个产业园,起初我多多少少有些怀疑,毕竟林先生所在的行业又挣钱又省力。完全没必要去参与到这种又辛苦我挣不了多少钱的行列之中,不过现在我明白了,林先生的确是爱国商人的代表。我打心底里对你表示敬佩,回去之后我会马上推进所有的项目审批。任何部门如果拖沓的话,就算是违规,我也会警告他们,未来一年内拿不到一毛钱外汇。”毕竟林平签署的这几份合同可都是三天后供货,如果产业园还没有建起来。这些生产线可就是一天天的在浪费他们的生命。
本以为林平的采购会告一段落。
可没想到林平又连续花了上千万美元,采购了日生产能力达到300万瓶的果汁加工生产线100条。
孙立仁在脑子里快速的计算了一下,牛奶设备每一条生产线需要三个人工人,林平一共采购了120条,这就需要工人360人,一旦设备24小时运转的话,按照工人12小时轮班,这就需要720人,加上管理后勤甚至是替补人员,毕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每天按时上班,牛奶生产工厂就需要800人。
如果林平有良心的话,按照8小时工作制来运转,那么这家工厂恐怕将需要1200人。
1200人就代表着拥有最少1000个家庭,1000个家庭还只是很直接的工厂工人。
如果铺开来计算,算上上游的农民,下游的货流物流。恐怕林平带动了至少十几万人。
虽然孙立仁局长并不了解一头奶牛每天能够生产多少,一个生产队能够养多少头奶牛,不过也并没有听说过国内某个地方的奶牛出现了生产出来销售不出去的尴尬境地。
倒是听说过,有些地区发生自然灾祸之后,奶牛大量减产甚至是死去。
孙立仁现在很担心国内的奶源能不能供给他这家企业,毕竟体制内还有很多牛奶的生产单位。
看来,一旦其他兄弟单位发生断奶的情况,到时候又是一团麻烦的家庭糊涂账。估计会有不少人一哭二闹三上吊找上级部门反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签署了两项大订单之后,林平与孙立仁局长再次到各个角落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