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朕要他们都成为汉室子民。”

  “这不可能!”张俊脱口而出,虽然赵官家言论之震撼力,几乎叫他神魂颠倒,但后面这几点,他认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达成的,“官家,蛮夷之所以称之蛮夷,正在于其无法教化的特性,古往今来,无数血淋淋的例子就记载在史书当中,五胡乱华,中州陆沉,安史之乱,犹在眼前!给予他们足够的粮食,只会养出更多的敌人!”

  张俊本以为官家所欲,不过是通过经济手段,侧面控制敌国的兴衰。可赵官家竟还说什么胡人也能成为汉室子民的胡话,简直……简直闻所未闻!

  “张相公尽管去做便是,朕只是提出这一畅想。能否做到,且看来日。”赵芫淡定笑道。仿佛她刚刚并没有说出什么石破天惊的话语。

  不可能的,不可能做到。张俊揣着满肚子的茫然混乱,离开皇宫。

  翌日朝会上,*赵芫果然颁布了海陆商贸的相关政令,各地皆设置官行,定期采购不同品级的商品,以及出售来自国外的商品。这些官行同时担负着调控物价的责任,避免本地豪绅恶意囤积或抛售粮食商品,使百姓民不聊生。

  原本的宁州留守张俊,被调职到开封当了个小小的官行行长。看在旁人眼中,明显是被降职了,下朝时,王时雍忍不住前去慰问,表示自己也没得到消息,否则一定会为他周旋的。

  张俊不可置否,倒是十分洒脱地说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干出一番事业,迟早要回中枢来。

  王时雍暗中嗤笑,都被打发去基层经商了,还有什么机会回到中枢。这所谓的官行,甚至与户部互不隶属,根本是官家为了弥补国库的窟窿,临时用来敛财的工具罢了。

  整个朝堂,谁还不知官家打仗将国库打空了呢。

  第112章 诸国来朝

  宋宣武二年,九月丁未,时值金天会六年,宋金两国于檀州进行和议……

  四太子完颜兀术与大宋参政知事韩离素在檀州会面,双方经过‘友好’协商,金国送还教主道君皇帝,及官员数名,,顺利签订议和国书,结兄弟盟约。

  韩离素不负众望,携协议归京,恰巧赶上朝廷在圜丘举办祭天大典,一众官员都觉得这是双喜临门的好兆头,东京城的风向顿时轻松欢快起来。

  不论官家明日还要做什么样的改革,如何令人头疼不已,今日却的的确确值得高兴。一场灾难终于画上了句号,众人看来,如今两国修好,结为兄弟,就应当如同当年大宋与辽国一样,真正的和平到来了。这也不怪他们,毕竟身处局势当中,只能根据仅有的见识来推断。在当局之人看来,金人实在没有理由再起战火,一则金国的领土现在够大够广袤了,二则吸收了辽地上千万的人口,三则两国交战当中从大宋这里掠夺了不计其数的财富和知识,四则金国在短时间内损失了极其庞大的有生战力,无论哪一个国家的君主,在这四个点综合之下,都不可能坚持攻打大宋的谋划的。客观条件不允许。

  霎时间,两国仿佛就进入了蜜月期,听闻赵宋官家要举办祭天典礼,金国朝廷还特地派遣了使臣前来祝贺。这实在是极其魔幻的一幕,因为赵官家在圜丘举办的祭天典礼,正是要向天地宣布这段时间大宋对金作战的胜利和功绩。

  “天命在汉,南升北降。”

  汴河之上微波粼粼,两岸行人往来,商贩吆喝的烟火气徐徐弥漫,人的影子,花灯的影子,车马的影子鲜活的倒映在水里……

  画舫里,特殊的芳香从茶几上放着的香炉里飘出,把这里的空间充满。梳着高花冠,身着对襟旋袄的妇女装扮的年轻女子坐在茶几里侧嗑瓜子,正是柔福帝姬赵多福,韩离素坐在她的右手边,左手边坐着微服出宫的当今官家赵芫。

  赵多福如今俨然长成了个大姑娘,不过身边人都护着,神态依然带着娇憨……

  画舫在汴河上缓缓游动,将外面的烟火气息时不时钻进来,引得几人侧目欣赏。赵芫倚靠着船窗,听岸上传来说书人朗读新闻的声音,饶有兴致,“如此,倒像是原始版本的新闻联播了。”

  “新闻联播是什么?”赵多福问。

  “是统一时间段,统一地点,由专人向百姓们播报全域综合新闻的节目。”赵芫笑道,“和报纸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知赵多福听明白了没,她眨眨眼睛,只说,“十娘,我订了全年的报纸呢。”

  “好看吗?”赵芫问她。

  “有些文章好看,有些不好看。”赵多福的眉毛纠结在一起,“很多我都看不懂啊。”

  对政事从不曾了解,只读女则女戒的帝姬,当然看不懂时政或经济、农桑,因为外头具体发生什么事,她是不了解的。

  赵芫弹开手里的瓜子壳,就像这把瓜子,购买一斤要花多少钱,柔福帝姬是不知道的,所以看不明白经济报或农事报,“倒是我的疏忽,八姐平日喜欢看什么书?我叫人安排上。”

  “那太好了,我想看像湘妃录那样的故事,”赵多福连连抚掌,说到熟悉的知识点,双眼锃亮,“这样的故事我和姐妹们最喜欢看,若是每个故事里的主人翁最终都能终成眷属,就更好了。”

  旁边的韩相公幽幽地将茶盏搁在茶几上说,“我竟不知夫人在书房里头,日日看的是湘妃怨。”

  “…也没有日日看的。”赵多福抿嘴,白皙丰盈的脸颊逐渐烧红起来,一时间竟忘记官人也在。她悄悄地在桌子下拽了下韩离素的衣裳,韩相公于是咳嗽两声,赶紧按住了那只不规矩的手。

  赵芫磕起了瓜子,对船舱里游离的粉红泡泡视而不见,一本正经地说,“既然女子们喜欢看,那朕就安排上。”

  看赵芫的意思,要来真的,韩离素蹙起眉头,“官家,报纸上刊登的文章严肃,湘妃怨之流不可同示。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