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0

  许域已经给还是黄瓜花的黄瓜想好了归宿,一些拿来生拌,一些拿来腌制,一些拿来炒鸡蛋……

  越想越流口水,连忙啃一口黄瓜解解馋。

  吃完黄瓜,许域又掏出铝制大饭盒,里面是今中午吃过的糖拌西红柿。

  现在西红柿盛行的季节,农家自个种的西红柿大小不均,色度一点也不饱满,但口感比许域之前吃过的西红柿口味更丰富更甜美,里面的瓤和果肉沙沙糯糯的,有嚼劲。

  许域极其爱吃甜,他率先喝了一口冰冰凉凉的汁水,他来之前可是放井水里冰了好久,冰冰凉凉的糖水怎么能拒绝。

  咂巴咂巴嘴巴,看向还有不少的汁水,瞥了一眼姜剑威,又喝上一大口。

  姜剑威应该不爱吃甜的,没事,再多喝一口吧……

  留下最后一口,许域才堪堪停止饕餮行为。

  “你要喝这个水吗?很甜很好喝。”

  说完还不忘舔一下嘴角,他势必要为糖拌西红柿代言。

  被汁水滋润过的唇珠更显饱满晶莹,许域说话时的眼神却从未离开过饭盒,那番问话,如果不是姜剑威留意这边,更像是自问自答。

  “要。”

  【作者有话说】

  现在就是想到啥写啥

  风格好像变了很多[害怕]

  第24章 蛋炒饭色香味俱全,可谓称得上“金玉满堂”。

  “上报纸了!咱们大队上报纸了!”

  刘国强的声音经过村里的大喇叭传遍整个红旗大队。

  刚刚还在广播站的刘国强已经跑到晒场上,挥舞着《江省日报》,众人全部围了上来。

  “哎嘿,这个角落的是我,我上报纸了!”

  “啥!?咋没拍到我,我就在你旁边啊。”

  “这个是我的手!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队长,这报纸咋夸我们的啊,你快念啊!让大家都听听。”

  刘国强读过初中,还是认得几个字的,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在国家大力推广化肥这个进程中,来自江省新昌县的红旗大队首当其冲,率先示范推广化肥应用……”

  刘国强没读几句便结束了,毕竟这篇采访稿稿件主角在许域一行人,提到的红旗大队是作为背景存在的。

  众人却不满足于这个篇幅,“队长,你继续念啊,怎么没了。”

  刘国强挠挠头,“这个之后讲的全是化肥,我看不懂,没学过这些字,再说了,这后边全是许域的名呢,没咱大队了。”

  “那许域也是咱大队的,队长你认识不了就换个认识字的知青念啊,夸了许域不就也是夸咱大队眼光好嘛。”

  许域听到这想悄悄地溜走,被陈大娘逮住了,“就让许知青自己念!让许知青多看看报纸上的自己。”

  许域尴尬地笑了笑,太热情的乡里乡亲实在无法拒绝。

  接过报纸后,站在三级台阶高的小舞台上念出自己的采访稿。

  夕阳西下,天空染上一层柔和的琥珀色,一层层的绿色梯田把荒山堆砌成宝塔,间隙里反射的阳光,波光粼粼,映在许域玻璃质般的眼睛。

  舞台之下是笑意盈盈的观众,舞台之上是朝气昂扬的主角……

  最终报纸还是给了刘国强,他是这样说的,“这个大喜事应该多庆祝几天,以后这一个月里,咱大队广播每天都要读一遍这篇好文章。”

  七月份,天气越来越燥热,红旗大队给拔节期的水稻施过最后一次肥后,静待抽穗结果。

  大队里越来越多人下水游泳,水库还没修好,大家都在河里游着,小孩被放在浅水沟里。

  炎热的夏季总是少不了摸鱼的。

  十一二岁的小孩正是处于惹人嫌的年纪,放学后约上小伙伴拿着弯铁丝粗麻绳轻装上阵。

  若是有耐心些,便会用上那弯铁丝去湍流里钓鱼,可大部分孩子都坐不住,更何况下河摸鱼比钓鱼来得快多了。

  于是邀上三五好友偷偷瞒着大人去深一些的河道里抓鱼。

  两人脚上绑着粗麻绳,脚拖着绳子在河里慢慢向前游去,再派一人在后头游着,粗麻绳在水底淤泥拖动时,若是碰上水底灯鱼,定是会钻进淤泥里,水花避不可免地冒出水面。

  在后头的人看见小水花一摸一个准。

  摸到尾段后又开始赶鱼,下水后用力拍打水花向岸边赶鱼,摸完鱼几个小伙伴分上一分,在河边折上一条柳条枝穿过鱼鳃,串成一串,心满意足地回家烧鱼去了。

  许域倒不急着捉鱼,姜剑威前几日已经摸了好多条鱼回家,只是天气炎热,泡在河里实在舒服极了,偶尔兴致来了也潜下水里捉些小鱼小虾玩。

  最近红旗大队又闲下来了,下水捉鱼的大人也多了不少,大家都贪恋凉快。

  许域和姜剑威偶尔上街时也总是会买个冰棍吃吃。

  许域躺在水面上,偶尔翻下水面,一旁的姜剑威又把他翻回去,翻上翻下,乐此不疲。

  回到家后给捉到的虾贝壳用小石磨磨成粉混上些稻谷喂鸡。

 &

上一页下一页